……
正在陸淵因為洞天靈氣的消散,而感到苦惱的時候,遠在萬里之外的嶺南之地,此時也有人在苦惱之中。
宋國,國都宋平城。
今日,宋國的一眾公卿,以及宋王謝寧齊聚一堂,彼此都面色凝重,神情憂慮。
“大王,楚人使者又來催了,我們必須要早做答覆了。”
凝重氣氛中,下方宗正卿謝永,出口打破了沉默。
此言一出,就似開啟了話匣,堂下群臣紛紛出言。
“是啊大王,楚人現在已經在通海、鬱林二郡匯聚起十萬兵馬,皆是禁軍精銳。
楚人之西南總管青河子,也親自感到前線督軍。
算上他,楚人在邊界上,就聚集了三位先天。
此外、黔中、昆海、赤黎、劍川等軍國,還有大量兵馬聚集。
我等若不早做打算,楚人就要打過來了。”
“如今楚人橫掃江東、嶺南,蘇國、南海國已經覆滅,寧朝敗退,龜縮於江東半壁,大勢已去。
揚州如今僅有不平之地,便只剩下這西南一處來。
楚人掩有十一郡之土,於西南又有三國藩屏,以西南一隅之地,實難相抗,大王確實要早做打算了。”
“是戰是和,還請大王早做決斷。”
眾臣紛紛表達自身意見。
謝寧看著下方眾人,聽著那一片雜亂,心中泛起一絲苦澀。
雖然眾臣都說讓自己拿主意,並沒有直接說要投降,但那話裡話外的意思,不就是楚人難擋,快點投降嗎?
不過想到楚國如今的聲勢,謝寧也是不由絕望。
現在的楚國和宋國之間,差距實在太大了。
八九倍的領土差距,十餘倍的人口差距,十餘倍的兵力差距,二十餘倍的先天宗師差距……
楚國和宋國之間,根本就是一個嬰兒和一個巨人,根本不在一個體量上。
對於現在的楚國來說,想要滅亡宋國,都不用特別調派兵馬,只需出動和宋國緊鄰的邊疆部隊就足夠了。
就像現在,楚國只是聚集通海、鬱林二郡的駐守禁軍,來了一位總督,宋國就有了亡國之危。
國中上下,無不為之惶恐,可謂舉國震動。
只是楚人開出的投降條件,又實在是讓謝寧有些難以決定,所以才遲遲下不了決心。
“南詔、大理二國,那邊現在情況如何?對於楚人條件,他們是如何選擇的?”
遲疑良久,謝寧看向下方眾臣,忽然問道。
這一次楚國出兵,針對的並不只是他一個宋國,而是整個嶺南、西南,剩餘的三個楚國體系之外的國家。
而三個國家,宋國無疑是最弱的一個不論是領地、人口、還是宗師數量,都是最少的一個國家。
因此宋國的抉擇,其實並不能影響整個三國局面,大理、南詔這兩個夷國,才是決定這個西南區域是否可以和平易幟的關鍵所在。
“回稟大王,大理國那邊,和我國一樣,尚沒有回覆楚國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