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梁國周邊,已有四國可以抽出餘力,插手青州事宜。
此時他們之所以沒立刻動手,不過是因為以一國之力,難以抗衡我大梁,心中有所畏懼罷了。
可等他們彼此串聯,溝通愈發密切,遲早能合縱連橫,組成聯軍,共伐我國。
所以當今之時,我國首要之務,絕不是奪佔河南、南陽二郡,將附近的最後一塊中州之土奪下。
這樣會刺激附近各國,讓他們加快聯合腳步,討伐我國。
我大梁要做的,是要大力扶持周國,讓其幫助正從北邊南下,氣勢洶洶的魏國。
魏國擁地十郡,人口三千餘萬。舉國可用之兵,足有兩百萬。
另外其還得的了神劍門的全力支援,國中先天宗師,足有二十餘位。
放眼天下諸國,魏國是僅次於我梁國的。
若讓其吞併了周國,魏國國勢還要進一步上漲,屆時地跨兩州,聲勢比我大梁還要更上一籌。
到時魏人揮兵西來,怕是憑其一國,就可敵我大梁。
這實在是我大梁有史以來,最為可怕的大敵。
所以,為阻此等局面出現,就必須阻止魏國南下,將它擋在西北,不令其與我接壤。
正好周人疲弊,國力大衰,隱有跌落霸主之位,實力不復從前,再難為我梁國西境之患。
而且周國雖弱,但也還有千萬之民,百萬之軍,先天宗師亦有七人。
此等實力,進取不足,但自保有餘。
只是一心防守的話,還是能擋住魏國的。
甚至北邊的趙國,也能用周國牽制一二,令其無法全新向南,與我梁國為敵。
而周國得我之助,可以坐穩南陽、河南二郡,於日後也有了退路,國祚可保無虞。
此等恩德,必可令其心生感激,從此緊靠我梁國,為我屏障。
故而臣以為,不如扶持一個弱小的周國,讓它成為我大梁從屬,替我梁國守著西境,擋住魏國之患。”
楊辰長篇大論,向梁帝講述著自己的看法。
而梁帝聽完,沉思一會,最終緩緩點頭:“昌邑君說的不錯,我大梁如今佔據半個中州,比之各國,已經是佔盡好處了。
再去貪圖河南、南陽,即便得之,與我也好處不大,反而會引起諸國之怒。
反倒是援助周國,可讓我得一西境屏障,以阻魏國之患,牽制趙國之力,對我大梁的好處還更大些。”
梁帝說到此,轉頭看向下方一人,吩咐道:“張卿,稍後你和昌邑君,以及戶部、兵部商議一下,看該如何援助周國。
等有了一個章程之後,再挑選合適使者,上稟於朕,令其出使周國,商談兩國合盟之事。”
“是。”
鴻臚寺卿張凱,立刻起身應命。
說完了周國之事,梁帝看了眾人一圈,又繼續道:“周國之事便這麼定了,我大梁西和周國,以屏障邊境。
有周國在,可保西境無憂。
但北邊趙徐二國,南邊楚國,這些年也不斷擴張,趙國滅北部三胡,收胡騎百萬,拓地兩郡。
如今趙國已有九郡之土,民眾兩千餘萬,先天十六人,甲兵一百五十萬,為河北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