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極盛時,有三百萬人口的隴西郡,如今也只剩下百餘萬人,其中過半領土還被犯人佔了。
真正掌控在周國手中的半個隴西郡,也只餘八十餘萬人口了。
以這麼點人口,別說維持在該地的十餘萬周兵了,就是在戰爭中養活自己,那都是夠嗆。
隴西郡對於周國,已同雞肋。
所以經過商議之後,周國還是決定放棄隴西郡,然後將該郡剩下的八十餘萬人口,遷到處在後方的河南郡安置。
至於郡中剩下的數萬兵馬,也撤到關內郡,以補充經過大戰後,京畿缺乏的兵力。
而經過這麼一番折騰,周國陸續丟掉了漢中郡、朔方郡、河西郡、隴西郡,國內剩下的地盤只有關內郡、河南郡、南陽郡、襄陽郡,共計四郡三十二府之地。
地盤可謂只有巔峰時的四成左右。
而國土疆域大幅縮減,周國的人口自然而然的也大為減少。
到了如今,周國四郡三十二府,預計人口只剩下一千三百萬左右,比巔峰時減少了七百萬人。
而國內的兵馬,也只剩下河南郡十五萬人,南陽、襄陽二郡十五萬人,關內郡二十萬人,共計五十萬兵馬。
比巔峰時的百餘萬人,減少了近百萬。
周國的國力,可以說已經大幅衰減,從原本的前列霸國,隱約跌到了霸國的門檻上,再不復往昔盛況。
更要命的是,哪怕放棄了大量地盤,可在周國附近,所面對的地緣環境絲毫沒有變好。
西邊的河隴二郡,已成了蕃人的牧場。
北邊的朔方郡,魏國數十萬大軍虎視眈眈,並且取得了進入關內郡的通道,日夜派兵南下。
南邊的楚國,也已經擊敗了宿敵寧國,有了統一江南之勢,同樣有了餘力抽兵北上。
東邊的梁國、趙國,同樣對周國的河南、南陽二郡覬覦已久,此時雖還未派兵攻打,但若有機會,想來也不介意分一杯羹。
此種情況下,周國可謂五面皆敵,並且每個敵人都異常強大,除了蕃人外,皆可與它相提並論,不弱分毫。
面對此等惡劣地緣,周國的危機感可謂爆棚。
所以在放棄了隴西郡,將民眾撤回國內後。
面對各方的強大壓迫,而己方接連損兵折將,周國不得不下令再度徵兵五十萬,將兵馬重新擴張到百萬之數,以應對越來越多的用兵需求。
以周國剩下的一千三百萬人口,想招個五十萬兵馬,養活百萬之軍,雖然艱難,但也並非做不到。
可兵馬好招,一將卻是難求。
先前隴西戰場上,周國一位柱國大將軍,被蕃人尋到機會,直接以六位先天圍攻,連逃命的機會都沒有,當場隕落。
而與魏國的歷次大戰,周國也隕落了兩位先天柱國。
所以時至今日,周國的柱國大將軍,直接從原本的十名跌落成了七名,頂端戰力大為萎縮,比之苟且在江東二郡的寧國都不如。
故而哪怕周國只在東面的河南、南陽地區,保留兩位柱國,以戒備趙、梁、楚等國。
但其在關內郡所能聚集的先天柱國,卻也只有五位。
此等數量,比起魏國如今號稱的十三先天,蕃人號稱的八位先天,皆是差之遠矣。
昔日稱霸一時的周國,真的是走到了日薄西山,將近滅國的地步。
不過雖然說是說快要滅國,但靠著如今的底子,周國還是能撐一段時間的。
畢竟魏國北方,也有大量的蠻族南下,如蕃人一樣,襲擾魏國北境,牽扯了魏國大半精力。
魏國能拿出來進攻周國的力量,也最多隻是像去年冬天一樣,四五十萬兵馬,三五位先天而已。
其它更多的力量,還得去應付那些蠻族,保證自己國內安穩。
蕃人那邊也好不到哪去。
這兩年天氣愈寒,不僅是蕃人受不了,與他們處在相同區域的西涼國,也是受不了。
所以在去年秋季,正當蕃人大舉進攻周國隴西郡的時候,處在雍州西部,這些年一直閉關自守的西涼國,也在忍耐不住,出兵四十萬,攻打蕃人佔據的河西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