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臨海、廣陵二郡原本駐兵。
其中,臨海郡有五萬步騎,廣陵郡有五萬步騎,另處於金陵城上游的蕪湖水寨,還有四萬水師屯駐。
以上合計十萬步騎、四萬水師。
第三,寧國在臨海、廣陵兩郡新募的新兵,合計約有二十萬人。
第四,駐防金陵的國都皇宮宿衛,約有三萬人。
這四部兵馬全部加起來,此時寧國大致有四十萬步騎、十二萬水師,共五十二萬兵馬,實力可謂依舊雄厚。
當然,只是紙面資料。
實際上,如果去掉那二十萬才招募沒兩月,基本等同於民夫,沒什麼戰力的新兵。
寧軍也就只剩下了三十二萬兵馬,軍力基本和雍州西涼國一個檔次,掉到了大國行列。
而就這三十二萬老兵之中,紫雲道的四位神將,就控制了十三萬人,超過四成兵馬。
照這趨勢,如果紫雲道再派兩位先天長老出仕寧國,那麼以寧國如今的窘迫局面,無疑會對紫雲道伸來的橄欖枝,加以重用。
到時候,紫雲道所控制的寧國兵馬,無疑會更多。
陸淵也不需要紫雲道徹底架空寧國,只要對方能掌控寧國二十萬兵馬,就是天大幫助。
想想看,寧軍如今總兵力,也不過五十二萬人。紫雲道卻控制了其中二十萬,這是什麼概念。
這意味著,只要未來楚國東征寧國,紫雲道一聲令下,寧國四成的兵馬就會倒戈相向,投降楚國。
這種情況之下,寧國拿什麼和楚國打。
怕是不用兩月,此國就滅亡了。
不過以上這些推演,只是理想狀態下,最好的情況。
實際寧國會不會這樣重用紫雲道,還很難說。
不過陸淵認為,以楚國如今明面上的實力,舉國直屬的先天十六位,附屬國的先天三位,合計有十九位先天。
這些先天之中,實力在先天第二境以上者,便有四位。
而反觀寧國,在接連戰敗之後,原本十四位先天死了三位,僅餘十一位。
其中先天第二境,僅有沉丘一人。
此等實力對比,楚國在先天層面的力量,算上第二境宗師與第一境宗師的差距,幾乎已經是三比一了。
差距如此懸殊,寧國那邊,怎麼可能不惶恐?
此時如果紫雲道投來,被寧國重用,幾乎是肯定的。
不然如今紫雲道在寧國之中的四位先天神將,也不可能掌兵十三萬,還負責一方面的防線了。
只是這種局面,也只是暫時的。
隨著天羅山被楚國納入境內,紫雲道處在陸淵治下,在宗門受到威脅的情況下。
很難讓人不懷疑,紫雲道的立場和忠心,是否已受到動搖?
眼前眼巴巴趕來投靠的玄成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紫雲道在現實中,已經投靠楚國了。
只是訊息遮掩的好,寧國那邊,還不清楚這一點罷了。
可隨著時間過去,看著紫雲道在楚國境內依舊安穩,兩邊關係融洽,哪怕再怎麼遮掩,也瞞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