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夏江面上,楚國水師打不過寧國水師,可不僅僅是因為兵力弱勢的緣故。
去年水戰的時候,楚國就俘獲了百餘艘寧國戰船,還有八千餘水師俘虜。
靠著這批戰船俘虜,在用了一個冬天吸收消化後,楚國水師兵馬早已恢復到了五萬規模。
以這實力,接著去年大勝的心氣鋒銳,和寧軍決戰,哪怕沒有楚維指揮,楚國勝算也是不小的。
可在前線上,楚國依舊只保留四萬水師,任由寧國水師耀武揚威,這當中自然是有原因的。
原因就是陸淵已經暗中抽掉了上萬水師,還有大量船隻,提前調往了西川,作為此次運兵之用。
因為事情做的隱秘,還有漢中西川遠在數千裡外,重重山嶺阻隔,距離前線戰場極遠。
這就導致了寧國上下,根本沒發覺楚軍暗地裡的動作。
對於陸淵調來的五萬禁軍,還有黃玄這位先天第二境的分身,根本就沒有任何防備,可謂奇兵。
此時這股奇兵經過水師運輸,只要透過洞庭湖抵達長沙府,便可直接殺往前線,配合長沙城內的孫思文,打該處的項端十萬兵馬一個措手不及。
只要能擊破這股敵軍,寧軍損兵十萬,甚至可能戰死一位先天宗師。
那麼接下來,黃玄不管是率兵南下,繼續突襲攻打廬陽、衡陽二府的寧軍。
還是揮兵東向,直接攻入豫章郡,切斷江夏前線沉丘大軍的退路。
都能對如今僵持的洞庭戰場進行破局。
沉丘想要透過攻打洞庭腹地,已達到挽回劣勢的目的。
陸淵同樣也想透過攻打豫章郡,已達到切斷寧軍退路,同時威脅對方國都的目的。
所以在經過那些想給自己備一條後路的世家高層提醒,知悉了沉丘的戰略計劃後,他便有樣學樣,同樣制定了一個具體相同,但針對相反的計劃。
如今看來。
隨著各方局勢的變化,寧國的計劃已經破產,由偷襲轉化成了明謀。
放到楚國這邊,在不聲不響間,就已籌備好了一次偷襲,正在發動。
眼下最後成果如何,就看沉丘能不能完成目的,迅速擊破在長沙的那十萬寧軍,取得勝利了。
不過以黃玄的實力,還有襲擊的突然,城內又有著內應,寧軍沒有防備之下,基本是絕難阻擋的。
項端大軍的破滅,基本已成定局。
當然,陸淵從數千裡外抽調大軍,完成這場奇襲,風險也是不小。
最大的風險,就是黃玄調走之後,漢中、西川、河谷等楚國西部三郡,就將再無先天坐鎮。
在頂層戰力上,可謂成了真空,虛弱無比。
同時調走了五萬禁軍之後,楚國在西部三郡的兵馬,就將只剩下七萬禁軍,以及地方的郡府縣兵了。
這些兵馬全都加起來,也不過十五萬左右,應對西部複雜局勢,可謂空虛。
若此時真有敵人派遣一股大軍,突然殺入西三郡的話,那此時楚國西部的局面,怕是要徹底崩壞了。
好在北邊的周國自顧不暇,無力南下。西邊的雪原,只有山路險道通向河谷郡,與楚國又是盟友,也不可能派遣大軍殺過來。
唯一有威脅的,只剩下南邊的南詔國。
可以此時楚國的威名,還有劍川、赤黎等附庸國的牽制,以及近期攻滅了蘇國的威懾,西南的南詔、大理二國,應是不敢有什麼異動的。
同時黃玄率領大軍離開,也是隱秘行事,沒鬧出什麼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