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與寧國爭奪揚州霸主之位的大戰,前面醞釀了足足數年,可開始之後,戰事的進展確實頗快。
原先聲勢浩大,實力雄厚,為各國所看好的寧、蘇、宋、南海四國聯軍,在開戰之後,便迅速暴露了自己外強中乾的底細。
明明不管是疆域還是人口,都要比楚國更強,甚至在兵力方面,於外人眼中也要更為雄厚。
可去年九月一戰,先是寧帝所率的主力頓挫江夏城,水陸兩軍接連戰敗。
而後寧國襄陽郡丟失一府,導致江北戰局迅速惡化。
嶺南的三路聯軍,南海國畏敵如虎,都不敢與楚軍交戰,只一味堅守,坐視國內疆土為楚軍所佔。
後面好不容易寧軍趕來支援,結果南海軍依舊坐守城中,連出城幫助援軍的勇氣都沒有。
最後好不容易出了點人手,卻也不堪一擊,在戰場為人所破,導致了寧軍的大敗。
此戰之後,南海人無膽,廢物草包之名,廣為流傳,為天下眾人所笑。
當然,南海國也不是唯一丟臉的。
原本被人看好,視為嶺南一霸,有小強國之稱的蘇國。勵精圖治,國力昌盛,兵馬雄厚的宋國,也是銀樣蠟槍頭,中看不中用。
兩國十萬聯軍,原本信心滿滿,發起了聲勢浩大的北伐。
可北上不過月餘時間,連楚國領土都沒殺進去,就迅速為楚軍所敗。
十萬蘇宋聯軍,慘敗而歸,宋王單騎走免,蘇軍靠著賣隊友,僥倖逃回國都。
然後楚軍席捲,輕鬆便攻佔了蘇國,除國都玉林外的全境。
蘇國只得靠著寒潮風雪苟延殘喘。
到了今年開春,雪消冰融,沒了天災庇護,蘇國也迅速被楚軍所破,成了聯軍第一個被滅亡的勢力。
自江北到嶺南,主偏四處戰場,楚國可謂都取得了優勢,或者勝利,一舉扭轉了自己原本的不利頹勢。
到了如今,整體戰場綜合下來,楚國已經取得了不小優勢,漸漸對寧國形成上風。
並且隨著更多小勝積累,這個優勢還將更大。
如今正是精進奮取之時。
於今年決出勝負,徹底擊敗聯軍,取得這場爭霸之戰的勝利,對楚國而言,以並非虛妄。
而此時,便是向著這一步努力的時候了。
……
經過一個冬天的休養和醞釀,去年秋冬戰事帶給楚國和寧國的創傷,已漸漸癒合,彼此都已積蓄了再戰之力。
江夏這邊。
楚軍得益於此前殘酷的攻城戰,原先還很稚嫩的十萬新兵,在見過鮮血之後,經歷一個冬天的沉澱,此時都已脫胎換骨,初具百戰精銳的氣象。
故而雖然總兵力減少了一萬,但剩下的九萬人,實力比先前的十萬大軍還要強上三成,可謂不俗。
之後只需再經歷幾次大戰,花個兩三年時間沉澱,便是妥妥的百戰精銳了。
而以此時楚寧戰爭的激烈程度,想來完成此刻蛻變不難。
不過即便此時還未完成蛻變,有著這九萬算是半個老兵的精銳在此,輔以陸淵這位天下第一高手坐鎮,卻也足以保得此城無憂了。
寧軍還是老樣子,在水師退往了襄陽的夏口水寨後,江夏城外的寧軍,就只剩下十一萬左右的兵馬。
這點實力,自然無法威脅到江夏城,甚至直接正面交鋒的話,都大機率可能被楚軍給擊敗。
因此,自知頹勢的寧軍,這段時間來一直縮在營中,閉門自守,根本不理會楚軍的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