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國的豫章、建安兩郡,實際上已成最為空虛之處。
建安才兩萬六千兵馬,都為地方郡府縣兵,且僅有一位普通先天鎮守。
青雲子率黎川征討此郡,麾下有十萬兵馬,更有先前反正的數千南海國水師相隨。
徵集一些民船,便可派出一支偏軍,繞開路上山嶺關隘,直接自海陸攻打建安。
有此優勢,在寧國沒反應過來之前,或可以雷霆之勢,迅速拿下此郡。
至於豫章郡。
南部有李雄、楚維、靈女三部相互配合,中部有黃玄和孫思文前後夾擊,北邊有陸淵親自盯著沉丘。
只要這三路戰場全都發動,那麼一切順利的話,寧軍前線的這三十萬大軍,可能就要一朝盡散,全部化為飛灰了。
頂多就是沉丘這邊,有著寧國水師掩護,可以從水路逃回寧國,能保下十萬兵馬。
但即便如此,南部和中部的寧國二十萬大軍,以及三位先天淪陷,對於寧國來說,也將是一個極大打擊,傷筋動骨的那種。
而一下丟了這麼多兵馬,就靠沉丘帶回去的那十萬殘軍,絕守不住豫章郡。
陸淵只需揮兵東向,輕易便可奪了豫章。
豫章一失,寧國與江北的襄陽郡,就形成飛地,難以聯通。
所以楊景率領的襄陽兵馬,如果不想被圍攻全殲的話,跟著水師一起撤離,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如此襄陽郡也可輕易拿下。
建安、豫章、襄陽三郡皆失,寧國便丟了半壁江山,只餘廣陵、臨海二郡,僅存萬里之土。
根據寧國向外公佈的數目,廣陵郡有三百萬口,臨海郡有五百萬口,此二郡人口加起來,也才八百萬,而已經是寧國原先一半。
而接連慘敗之下,寧國能夠逃回國內的兵馬,大抵也就是二十餘萬。
這些殘兵與國內兵馬會合,頂多也就四十萬左右。
以兩郡之地,八百萬人口,四十萬殘兵,以及可能剩下的十位左右先天,實力雖然也算不弱,但卻已是徹底跌落霸國水準,再難與楚國抗衡。
之後只待楚國消化了襄陽、豫章、建安,以及嶺南諸郡,過個兩三年,便可積蓄足夠實力,徹底消滅寧國。
以寧國殘餘的實力,在楚國國力大漲的情況下,哪怕全力死守,也最多撐個三五年,難逃滅亡之局。
“揚州爭霸,終究是我更勝一籌。十年統一江南之略,如今也算奠定基礎,完成在即。”
陸淵覆盤了一下江南各處戰場局勢,楚寧之間形勢變化,對比之後,整個心情大好。
對於未來,已是充滿信心。
在接連數次冒險,不斷勝利之後,楚國總算完成了以新晉霸祖國擊敗老牌霸祖國的事業,像奠定揚州霸業的基礎上,邁出了關鍵一步。
日後與天下諸侯爭雄,定鼎中州的事業上,更是繼梁國之後,領先其餘各國一步。
周寧之流,此戰之後,再無法和楚國相提並論。
天下論及楚國,只會與青梁相比。
“還有我的修為,只待擊敗寧國,奪其半壁江山之後,加上嶺南積累,氣運已暴漲一倍。或許到夏秋相交之時,我便可邁入凝聚二氣之境了。”
想到此,陸淵更是心潮澎湃。
以他現在的修為,在那些九州修士離開之後,已算九州第一。
但若是突破凝聚二氣,那麼即便算上那些正在往北冥幽都趕去,還沒開始飛昇的九州修士,也可算是天下第一了。
自前越弘道六年,自己修行道法入門開始,自如今神武十一年,前後十五載,仙道總算要登臨此世絕巔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