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主戰場中的最關鍵所在,江夏這邊有陸淵坐鎮,還有雄兵駐守,寧軍已無取勝希望。
在江夏突破無望的情況下,他們想要獲勝,這隻能往江夏南邊,楚國洞庭邊境的幾個府縣做功夫了。
派遣兵馬,攻破長沙、衡陽、廬陽三府,進而殺入楚國腹地,斷絕嶺南或者洞庭這邊幾路楚軍後路,甚至直接威脅楚國國都。
以上三點,無論達成哪項,都能給如今大戰上分的楚軍以重創,扭轉寧軍的頹勢。
到時楚國現在好不容易取得的優勢,也將因為此敗而虧散一空,與寧國的爭霸之戰,將不得不再拖延下去。
原先陸淵打算一兩年內,速勝的想法,也將成功。
“不過我培養五位弟子的計劃,這兩年瞞得很嚴,一直都被封鎖。
楚維突破先天的訊息,就連我楚國國內,都沒幾個人知曉,寧人絕對難以探查。
他們若想欺我在洞庭郡先天不足,跑過來佔便宜,楚維和靈妃,定能給寧賊一個驚喜。”
陸淵想到皇城司,從豫章那邊傳來的訊息。
嶺北江南之地,冰雪退的比嶺南慢了些,所以當嶺南發生大戰的時候,豫章洞庭這邊風雪才剛剛消融,正處於人們剛剛可以活動的時候。
故而楚軍寧軍想要調兵遣將,也只能較嶺南慢上一些。
因此直至此時,到了三月中旬的時候,藍彩兒剛剛領兵抵達南海城下,豫章這邊的寧軍才開始動彈,從彭蠡大營出來。
而或許也是知曉,大軍行動,難以遮掩的緣故。
彭蠡大營的十萬寧軍,此次出動,根本就沒有絲毫掩飾行蹤的意思,直接大大方方擺出來,指明瞭要打楚國的廬陽、衡陽二府。
這裡面的用意,自然是想要藉此調動楚國兵力,以此減緩嶺南戰場劣勢的緣故。
是的,經過半月時間發酵,哪怕遠在數千裡之外,關於嶺南蘇國滅亡的訊息,幾經周折,也已傳到了寧國這邊。
沉丘得知之後,大罵蘇玄歌廢物的同時,自然也敏銳地意識到,嶺南戰局迅速崩壞的惡劣局面。
沒了蘇國的牽制,楚軍在嶺南的兩路兵馬,自可毫無顧忌的合流,會師進攻剩下的宋、南海二國。
而以宋國、南海國的殘餘實力,自然不可能是合流之後,實力大漲的楚軍對手。
因此,寧國若是不想看著楚國,慢慢各個擊破,逐漸收取整個嶺南的局面出現的話。
此時趁著楚軍還未席捲嶺南,先行牽制削弱楚軍在嶺南的實力,就已成了唯一出路。
寧國當然不想看到楚國佔據整個嶺南。
嶺南三國五郡,地廣兩萬裡,人口有六七百萬之多。
楚國若是得了這麼一塊肥沃地盤,不僅疆域將暴漲,瞬間兩倍於寧國,人口也將直追而上,變得與寧國相當。
到時僅憑國力,楚國就將遠遠壓過寧國,積累發展個二三十年,將楚國所據地盤的潛力全都開發出來,憑著雄厚國力碾壓,寧國就敗亡不遠了。
只等牽扯到亡國之危的事情,沉丘自然不可能坐視不理。
故而,他也只能忍痛放棄自己偷襲洞庭,擊敗楚國,反敗為勝的希望。
透過大張旗鼓告訴楚國,自己要來偷襲洞庭的舉動,逼迫楚國從嶺南調回兵馬,協防空虛的洞庭郡,用於減輕嶺南戰場上,宋國與南海國的壓力。
只要能從嶺南調回楚軍一兩位先天,數萬、甚至十萬兵馬,那麼聯軍在嶺南的壓力就將大減,可以繼續維持如今和楚軍抗衡的局面。
如此,楚國在嶺南被牽制大量精力,自無法抽出更多力量,支援嶺北洞庭戰場。
寧國也能借此,繼續和楚國對抗下去。
正是如此重要,所以嶺南的兩個盟友,那是寧國霸業重要的棋子,在失去了蘇國之後,就更不能輕易放棄了。
因為這一放,放棄的可就是蘇國的霸業,這當然不能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