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十。
隨著使者不斷往來聯絡,經過大量溝通之後,蘇、宋兩國之君,各自率著車架來到兩國疆界,在一個叫做鴻壁的小城外,築壇祭天,宣告盟誓,正是締結了盟約。
隨後兩國各自撤離了邊界屯駐的重兵,只留下地方的府縣兵維持治安,不再彼此敵視對子。
蘇國也派出五萬精兵,正式進入宋國領地,匯合了宋國神劍軍後,七萬精銳大軍北上,駐紮在了鬱林郡的北部門戶蒼梧府。
兩國用意很明顯,就是聯合到一起,以對抗楚國的承重壓力。
這便像是個訊號一樣。
隨著蘇、宋兩國聯軍行動,南海國也終於打起精神,在國內到處攤派拉丁,收颳了五萬壯丁,並原本的五萬常備兵馬,抽出了一支十萬人的大軍。
不過這十萬大軍倒是沒有北上,如蘇、宋兩國一樣,想的禦敵於國門之外。
而是直接屯駐在了國都南海城內,一副打定主意死守,就是不肯外出的模樣。
接著是寧國。
在接連見了數波南海國使者之後,寧國天子沉丘,藉口南疆不寧,宵小頻生,需以力鎮之。
於是這位建武天子宣佈,正式擺駕西巡,帶著五萬禁軍,浩浩蕩蕩的前往了豫章,準備在這裡檢閱諸營兵馬,用烈烈軍威,震懾天下不臣人心。
嗯。
寧國口中的宵小,不用多想,說的自然就是楚國了。
而沉丘西巡,目的也很明確,針對的就是楚國。
雖然名義是檢閱兵馬。
可眾所周知,凡大軍出征,將帥必須要清點兵馬,檢閱士卒,祭祀上天,振奮士氣的。
寧國天子跑到豫章郡,說不定檢閱檢閱著,就直接宣佈親自掛帥,然後領著幾十萬大軍西征了。
這是極有可能的事情。
畢竟隨著沉丘的到來,寧國與楚國的交界之處,已經聚集了六十萬寧國大軍,此外包括天子本人在內,還有十位先天宗師。
可以說,除去地方各郡的鎮守兵馬,還有防禦梁國的北疆精銳。
寧國所有能調動的機動兵力,都已經匯聚在了楚寧邊界之上。
對方只要開戰,便是對楚國的傾國之戰,沒有留絲毫的餘力。
如此的態度,已經說明了寧國做好了開戰,並且開一場傾國之戰的準備。
而隨著蘇、宋、南海、寧國接連的兵馬調動,此時在楚國東、南兩處方向,在邊界之上,已經聚集了各國七十七萬大軍。
這些兵馬毫無例外,都對楚國飽含敵意,並且隱隱聯合到了一起。
只要楚國膽敢對任何一方發動進攻,那麼剩下的三方,必將毫不猶豫的從四面撲來,撕咬向楚國。
此即為牽一髮而動全身,無可避也。
由此可見,近些年隨著楚國不斷擴張,帶給周邊各國的壓力有多麼大。
能讓蘇、宋這種天敵,蘇、寧這種世敵,紛紛摒棄前嫌,聯合到一處,共同對付一個敵人。
說出去,陸淵也算名垂千史了。
……
各國聯合到了一起,隱隱組成了一個針對楚國的聯盟。
可戰火的陰雲,並未立刻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