屆時不管是以王朝皇帝的名義,讓天下道門進獻道法神通。還是直接出手強奪,都將輕鬆的很。
這無疑是一條簡單的捷徑。
唯一的弊端,也就是這種末世降臨,可能需要數百年時間,要經歷漫長的等待。
而陸淵什麼都缺,但就是不缺壽命和時間。
他有足夠的耐心等待。
等收集了道法典籍後,也有足夠的時間去學習研讀,慢慢掌握。
時間是站在自己這一邊的。
……
回了巴陵,陸淵繼續密切關注著周國異動。
周國那邊,關內郡的新募戰兵,依舊如火如荼的訓練著。
距離長安不遠的藍田大營,每日都能聽到金鼓之聲,那些關內健兒的呼號嘶喊,震得周圍山谷都為之顫動。
這個向來以尚武好戰著稱的大國,果然如同傳聞一樣,國內皆是虎狼之人,好戰喜鬥,蠻勇無比。
只是除了不斷操練兵馬外,周國朝堂上下,卻是半點異動也無。
既不見他們有什麼出兵的跡象,也沒見他們打算罷兵休戰的想法。
皇城司和鴻臚寺安插的探子,根本打探不到半點訊息。
周人像是忘記這件事一樣,沒有表露出半點對楚國的態度,一切顯得迷霧重重。
陸淵與眾臣商議許久,也猜不出周人的心思。
猜的久了,令他也有些煩躁。
最後認真想想,乾脆也不猜了,也不等周人動作了。
一味的消極等待,總是顯得被動。
青雲子和北征的數萬禁軍,不可能一直拖在漢中。
已經在籌謀中的南征計劃,還需這個分身和這批精銳參與,楚國沒時間陪著周人玩猜謎遊戲。
因此陸淵直接下令,讓黃玄按照計劃,執行去年確定的河隴戰略。
派出人馬前去聯絡雪原蕃人,讓他們配合出兵。
然後漢中方面派出數萬兵馬,進攻周國的隴西郡,策應那些蕃人的同時,也順帶擄掠當地人口,帶回充實國內。
周人不是不動嗎?
不是故布疑雲嗎?
那你不動,我動。
陸淵就不信了,自己大軍出動,直指河隴,面臨重兵威脅,周人還能像現在一樣安穩練兵,當做什麼都沒發生?
至於黃玄出征之後,漢中的防務問題,只可暫時交給青雲子負責。
漢中郡與周國關內郡接壤的斜谷要道,有一座斜谷關矗立,只要在這座險關屯駐數萬重兵,再有青雲子鎮守。
哪怕周人新練的那二十萬大軍全都南下,也只能蹉跎關外,望險興嘆,無可奈何。
到時不管是周人派兵援助河隴,還是出兵南下,奪回漢中。陸淵都可以試出對方的底細和打算,讓他們露出馬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