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認為將一半國土交於一人,實在有擁兵自重的風險,一個不慎,就會導致楚國的分裂。
不少人都上書陸淵,請求撤回詔命。
不過對此,陸淵基本不做理會。
他當然知道一半領土,全國三分之一的兵馬,都交給一個人,會有什麼風險?
可那只是外人看來的。
作為分身,把楚國西三郡交給黃玄,本質上不過是陸淵左手倒右手,還是被他掌控著。
如今做出這種劃分,不過是為了節省行政效率,更有效地統籌西三郡的人力物力罷了。
當然。
除此之外,陸淵也有一些釣魚的意思。
他倒是想看看,明面上擺出黃玄這個大旗,能不能從國內、或者國外釣出一些想借此做文章的人。
若是能趁機清除一些隱患,對楚國來說,也算是件好事。
因此,哪怕下面群情宵宵,但陸淵依舊穩坐釣魚臺。
甚至在吵鬧的時候,他還再簽發了兩個任命。
一個是讓新投靠過來的護國神將寒華,出任西川防禦使,負責協助黃玄,管理西川、河谷兩郡防務。
另一個同樣是讓護國神將寒良,除了黔中防禦使,管理黔中一郡防務。
嗯,是的。
原本預定的,由青雲子出任的黔中總管,再度出現了改變。
因為紫雲道突然和寧國聯手,導致楚國東線的邊防壓力陡然暴增,現如今的防線規劃,已經有所不足,必須進行增強。
所以青雲子的黔中總管,已經被陸淵改為了未來的嶺南總管。
將來等打下蘇國、南海國後,青雲子將率領南征大軍,就地屯守在嶺南之地。
他本人更是將親領重兵,駐紮在南海郡,負責嶺南與寧國交接的第一線防務。
甚至北邊的襄陽郡,考慮到現在越來越複雜的局勢,這個楚國北邊門戶,同樣也需要進行加強。
陸淵已經讓這是北伐之中,從洞庭郡調撥出去的三支禁軍,就地駐紮此地。
這樣算上該郡剩下的兩支禁軍,襄陽郡也有五支禁軍十萬戰兵,算上地方郡府縣兵,也差不多有十二萬兵馬了。
屯駐如此重兵,陸淵打算將來對寧國動手時,便讓周青率領這些兵馬,去攻打處在寧國掌控中的襄陽郡東三府。
這三府之地處在長江以北,漢水之南,就如一把匕首,狠狠的插在了楚國的腹心之地。
從東三府南下,渡河便是楚國國都巴陵,嚴重威脅到了楚國安全。
如此要害之地,陸淵當然要拿到自己手中。
並且奪下了東三府後,楚國東境的防線,也能向東延伸百里,在東三府一處長江拐口處,一個叫做夏口的險要之地,設下防線,將寧國水師阻攔在洞庭郡之外。
拿下此地,巴陵周圍的水陸防線,才算徹底完善。
只有打下了襄陽郡東三府,楚國才能全有漢水之利,並與寧國平分長江天險。
如此北邊襄陽郡有周青,洞庭郡有陸淵,南邊南海郡有青雲子,本人和分身,共同構建一道南北近三千里的防線,足以牢牢的盯死寧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