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不費一兵一卒,便能穩定地方,簡直兩全其美。
而縉雲在拿到陸淵批准的天守山的地契,和修建宗門許可之後,在趕到當地巡視一圈之後,也頗感滿意。
雖然這山的靈氣,早已徹底枯竭。
但這裡風景秀麗,環山繞水,又遠離城鎮,確實是一等一的修行之所。
至於靈氣的問題。
現在飛霜道宗門所在的汨羅山,確實還有一點靈氣產出。
可縉雲知曉,這僅有的一點靈氣,等他們啟動了北冥幽都大陣後,也將徹底消散一空,不存分毫。
那麼到了最後,汨羅山也與天守山一樣,沒有絲毫靈氣,根本沒什麼區別了。
既然如此,你自然不在乎這邊,沒有靈氣的缺陷了。
因此確定了此處山門之後,他立刻揮舞銀兩,直接在當地招募了大批人手,開始於天守山內修建宮殿樓閣,為宗門到來做準備。
當地官府也在陸淵的暗示下,默契的配合著。
幾乎是要人手給人手,要材料給材料,無有不應。
不過官府這邊,也不怎麼吃虧就是了。
畢竟縉雲是給錢的。
飛霜道積累萬年,門中存下來的銀兩財富,幾乎數不勝數。
當初丹鼎道能輕易拿出千萬兩銀子,用來支撐陸淵軍費。飛霜道作為同樣的仙門,自然也不會差到哪去。
保守估計,幾千萬兩銀子的家底,還是有的。
要不怎麼說對方富的流油呢!
陸淵的判斷沒錯,飛霜道的人還沒到來呢,天守山當地就已經在修建飛霜道山門工程的刺激下,實現了經濟騰飛。
不過他倒也能理解縉雲的急迫。
畢竟按照對方所說,再有一年,整個九州修士都將啟程趕往北冥幽都,在那裡集合,進行舉界飛昇。
所以留給飛霜道的時間,其實已然不多了。
若不能在這一年內把宗門搬來,敲定與楚國的深層合作,飛霜道留在此界道統的命運,絕對好不到哪去。
受此影響下,對方的所作所為,也能夠理解了。
陸淵對此的態度,自然是支援並協助了。
只是他能提供的幫助,也僅限於楚國之內。
對於飛霜道將近上萬人,該怎麼遷移過來,只能靠對方自身了。
不過以對方萬載宗門的底蘊,在揚州本地深耕已久,積累的渠道與關係網,不知有多少。
想要遷移萬人過來,應該也不是什麼難事。
楚國這邊只要做好接收工作就行了。
於是接下來一段時間,縉雲就奔波在天守山與巴陵之間,協調著兩邊事物,一邊開始接受調動著從寧國而來的飛霜道道人力物力,一邊兼顧著新宗門的修建工作,忙的可謂不可開交。
陸淵見此,交代了幾句朝中配合之後,也沒多去管了,任由縉雲去忙活。
在從飛霜道那邊,瞭解到九州大劫之後,他這邊其實也有很多準備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