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丹城對他們,也是當做自家弟子來看的。
自己青陽國和大目國是不缺人,但車師道那邊的下夜、九川二國,可是人手緊缺的很。
車師道已經和他聯絡過了,讓衣丹城務必多留一些精幹弟子,好等戰後調派過來,幫他建立起兩國的別院體系。
那邊人手實在緊缺,只要是個凝聚三氣,他都不嫌棄,全都要了。
同為分身,同樣被本尊派出來,幹著苦活累活。
衣丹城和車師道,還是同仇敵愾,互幫互助的。
對於老兄弟的請求,他當然看重。
因此,這一戰,衣丹城也沒打算,將這些內門弟子當做炮灰用,而是想盡可能的,多保留一些人下來,好作日後使用。
說難聽點,要是這一戰,這些內門弟子死的多了。
那縱然最後能夠保住青陽國,沒有足夠的內門弟子,衣丹城自己想要建立青陽、大目二國的別院體系,都是個問題。
所以哪怕不為兄弟,為了自己日後能多省點心,他也不能讓人死的太多了。
因而對於這些內門弟子的安排,衣丹城只讓他們駐守在青陽國內,各處重要據點中,縮在護山大陣內,依靠著陣法死守即可。
反正這些普通內門弟子,在這場大戰中,也發揮不出多少關鍵作用。
躲在陣法裡面,靠著陣法之力,集合眾人,五六個凝聚三四氣的內門弟子,帶著幾百記名弟子,或許就可以發揮出一個五氣朝元修士的實力。
而他們要是放出去,那麼沒有上百個凝聚三氣,或者十幾個凝聚四氣,根本就無法對抗一個五氣朝元的修士。
修仙越往後,每一個大境界的差距,都將越發的懸殊。
這種規模的大戰,這些普通弟子,作用實在有限,與其這樣無意義的浪費。
還不如留下來,用作日後的治安維持。
讓他們依靠陣法據守,也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來。
所以針對這點,衣丹城特地挑選了青陽國內,上百個靈脈地氣的關鍵節點,按照每一組一位凝聚四氣,五位凝聚三氣,兩百凝聚一二氣弟子的小隊配置。
分遣百組小隊,去往各處挑選的節點,就地設立法壇,建設陣法,設立一處防禦抵抗據點。
而這上百組法壇連線,這將組成一個籠罩整個青陽國的大陣,號為萬氣地龍陣,可調動整個國度的地氣,使之化為龍脈,護衛殺敵。
這是陸淵收集的九州界上古典籍中,流傳下來的,經他整理,還可以使用的法陣。
按典籍所述,此陣佈置下來,據三州之地,地氣可化仙龍;據九州之地,地氣可化龍中之王。
仙龍很好理解,就是有人仙實力的龍脈化身而已。
而龍中之王,也可稱之為仙中之王。
在九州界,上古時代,能在群仙中稱王的,也就修行氣運之道的三帝和諸多人皇而已。
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地仙實力。
而九州界,三州之地,面積體量,就相當於仙界這邊一個小國。
九州之地,就是三個小國的體量。
也就是說,一個小國佈置的萬氣地龍陣,就可達到仙陣級別,抵禦一般人仙。
三個小國佈置的萬氣地龍陣,就可抵禦地仙。
此陣威力,自然非同一般。
對於陸淵來說,也是打算以此作為底牌,作為和九州仙門對抗的底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