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到了明年,重新把五稅二改成三稅一,甚至改成四稅一,是必然要執行的。
可這樣一來,朝廷收入又要大減,能有個三百萬兩年收就不錯了。
但問題是,打了一年仗,不斷的招降納叛,徵募鄉勇,如今蘇玄歌手下兵馬,不僅沒減少多少,反而進一步膨脹了。
時至如今,除了原本的禁軍四萬餘人外,他不僅恢復了地方上五萬編額的府縣兵,還額外設立了一隻五萬人左右的新軍。
以上這些,可全都是正規軍,每月要發軍餉的那種。
這龐大的軍隊,哪怕蘇國每名戰兵的月工資,比其它各國普遍要低,只有區區三兩銀子,府縣兵更是隻有二兩銀子。
十五萬人一年的開支下來,只發工資,就要四百萬兩銀子。
如果再算上其它各種開銷,一年軍費五百萬兩銀子,已經是保底了。
然後除了軍費外,其他各種開銷,也要一百萬銀子保底。
加起來就是六百萬兩銀子了。
所以說,到了明年起,蘇國就要面臨三百萬兩銀子的赤字。
到時拿不出錢來,就只能拖欠士兵軍餉,拖欠官員俸祿,然後使得軍心士氣低迷,地方騷動再起,朝廷官府的行政效率進一步下低。
而且你不給他們發錢,他們自然會想辦法去要,人也是要活下去的。
到時地方百姓的負擔,又要進一步加重。
整個蘇國財政,就陷入了這種惡性迴圈之中。
可若讓蘇玄歌裁軍,他又不敢。
好不容易平定了叛亂,將那些叛軍中的精銳收入軍中,嚴加管制。此時你把他們裁軍,放回地方,這些人沒了生計收入,你猜他們會幹什麼?
落山為匪就算好的了。
膽大一點,信不信人家又再次殺官裹民,據城造反?
到時蘇國又得再經歷一場叛亂。
也正是因此,所以哪怕知道自己財政已經負擔不起,蘇玄歌也只得咬著牙,含著淚,將那些叛軍收下來。
等人收下來,就得解決他們的收入問題。
不然軍隊成規模叛亂,這比地方叛亂還更加可怕。
‘難啊。’
蘇玄歌心中嘆了口氣,然後扭頭問道:“前軍到哪裡了?”
身邊親衛立刻回道:“回大王,前軍已到龍城縣。”
“龍城縣……”蘇玄歌回想了下這個縣的位置,不有微微點頭:“傳令大軍,加快行軍,快些抵達龍城,與全軍會合。孤王要在年底之前,征討西南夷。”
“是!”
有親衛聽到命令,立刻騎著馬前往佇列前後,傳達命令了。
不久,大軍速度又快了幾分。
蘇玄歌見此一幕,不由滿意點頭。
出兵征討西南夷,就是他解決自己財政困難的方法。
領著大軍去打那些夷人,打贏了,可以劫掠夷民,佔領土地,緩解自己的財政困難。打輸了,也能減少自己手下軍隊數量,達到變相裁軍的目的。
不管輸贏,對於他,對於蘇國來說,都不會虧。
因此感到財政壓力過大的蘇玄歌,才會在剛剛平定國內叛亂的時候,就急不可耐的率軍北上,準備征討西南夷。
這不是他不想休養生息,實在是逼不得已啊。
“這一切,怎麼就變成了這樣呢?”
蘇玄歌抬頭望天,眼中滿是困惑和不甘。
北邊那個名為同盟,實為今後大敵的陸淵,他一直擴軍,楚國都沒出什麼問題。怎麼同樣的是換到蘇國,自己擴軍,就弄成如今一團亂糟了呢?
出生武林,一輩子都在和武藝與江湖打交道的蘇玄歌,心中實在想不通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