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陸淵所說。
如果沒有楚國幫助,那他們再過數月,可能就真的一分不剩了。
到那時。
楚國能不能如陸淵所說,打下整個大長和國,李壽不清楚。
但他們這些人,要再度變成喪家之犬,逃竄四方,卻是能夠肯定的。
在輸光所有,和屈辱的保留一部分家底之間,這抉擇,真真艱難啊。
好在,這個選擇輪不到李壽來做,最後的糾結,還要李雄來承擔。
人生在世,想要活著,想要活的好,怎麼就這麼難呢?
……
李壽快馬離去了。
在他離去之後,陸淵動作也快了起來。
首先他召集了朝中重臣,跟崔長青說了大長和國那邊的變故,然後便將朝政囑託於他,令他負責在大軍西征之後,總管國內政務。
是的。
就如先前對李壽說的。
不管李雄最終會不會接受條件,出兵大長和國,卻已經是決定了的。
只不過現如今,迫於丹鼎道的壓力和大長和國的局勢變化,這個決定要稍加提前,出征日期由明年轉為今年下半年,提前個半年罷了。
朝政方面交託給了崔長青。
然後軍務上,陸淵也跟藍彩兒一番詳談,做足了囑咐之後,便命她以王后身份監國,總管自己離開後的國中防務。
至於孫思文那邊的修行,陸淵也已讓他收拾行李,北上襄陽去了。
自己出徵在外,自然不可能帶著孫思文一起。
可這位好友修煉,沒人看著也不行。
正好周青與陸淵修的功法,同出一源,師徒倆沒什麼差別,倒也能幫他看著孫思文。
以周青與好友的關係,也不用擔心,對方會不上心。
而且這位弟子突破先天之後,能借著教導孫思文的機會,重新梳理一遍自身所學,應也能幫他儘快穩固境界。
這也算是個兩全其美的安排了。
如此這般,做好了諸項安排後,陸淵正式下詔,組建徵西行營。
以國丈藍照云為行營北面招討使,領著一支禁軍兩萬兵馬,屯駐於武陵府,窺視大長和國會川國所領的北部五國之地。
以弟子李良為行營南面招討使,領著一支禁軍兩萬兵馬,屯駐於零陵府,窺視大長和國弄棟國所領的南部四國之地。
至於陸淵,則為中軍,領著主力三支禁軍六萬兵馬,屯駐邵陽府,兵鋒直指烏蠻國所在的凜冬之地。
神武四年五月,隨著徵西行營組建,大楚意欲征伐西南夷的訊息,頓時不脛而走,轟傳四方。
周邊各國聞訊,皆是異動頻頻,各有反應。
而就在這一片波瀾之中,先前派去蘇國溝通的使者,也終於帶著蘇國的訊息返回。
對於楚國所提方略,那位蘇王果真沒有拒絕,同意了合縱伐夷的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