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文元則直接譏諷,是二百年基業重要,還是二千年基業重要。直把弘道帝嗆的說不出話來。
隨後雙方唇槍舌劍,吵的面紅耳赤,大鬧了一場之後,不歡而散。
而蕭文元等蕭氏宗親,見勸不動弘道帝后,出宮當日,便調頭去了大將軍府,親自面見沉丘。
幾位蕭氏的宗親代表,與這位即將篡奪蕭氏基業的大將軍密談了一夜,也不知達成了什麼約定。
直到到了第二天。
宮內就傳出訊息,弘道帝突然夜間感染重疾,臥病在床,無法理事。
國內大小事務,則交由海陵王蕭元義總攝。
蕭元義乃弘道帝胞弟,隆慶帝嫡五子,先帝在世時,被封為了海陵王。
從理論上講,蕭元義繼承大統的法理性,並不比弘道帝弱多少。
而蕭氏一族和沉丘推出此人站於臺前,意思已經很明確了。
既然你敬酒不吃,那麼就別怪他們上罰酒了。
對於這個不願遵守規則的傢伙,大傢伙已經沒了耐心。
準備幫不肯體面退場的弘道帝,給個體面的結局,讓他體面的下去。
果然。
在海陵王蕭元義總攝國政沒過半月,宮內就傳來噩耗,皇宮發生瘟疫,弘道帝的幾位親子皆不幸染疾,死於這場疫亂之中。
一場大疫,弘道帝的皇位,頓時就沒了繼承了。
隨後又過了兩天,宮內再傳來訊息,因為幾位皇子離世,弘道帝憂傷成疾,竟也不幸感染了瘟疫。
眾臣聞言,皆不由大驚失色。
攝政海陵王更是不顧疫病兇險,親自入宮面見皇帝。等出來後就證實了皇帝,確實感染了瘟疫的事實。
宗正卿蕭文元聞此噩耗,更是當場嚴令太醫,不惜一切也要救回皇帝。
可這場疫病確實兇險,眾太醫冒著風險,為皇帝治病,其中兩位都不幸感染瘟疫去世。
可最終,也沒能把弘道帝給救回來。
在弘道九年八月初五這天,已經臥病在床半月之久的弘道帝,終究沒能撐到新一箇中秋,駕崩於文德殿。
這位以巫蠱之術弒父而立的弘道皇帝,最終也以感染瘟疫病逝,並且死前子嗣盡絕,沒留下一個血脈。
不得不說,這也算天理迴圈,報應不爽了。
也不知日後史書中,會如何評價這個在位期間,國內丟了四郡之地,近半國土,治下多了五個異姓藩國的巫蠱皇帝?
但不管如何評價,有一點,卻是可以確認的。
那就是越國衰敗滅亡的鍋,這位弘道帝是要背定了的。
……
天子駕崩,萬民哀國。
然則,天不可無日,國不可無主。
弘道帝去了,百官悲痛莫名,但越國不能沒有皇帝。
只是先前宮中大疫,弘道帝諸子皆死於其中。此時在弘道帝駕崩之後,竟找不到一人繼承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