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大軍打一年,刨去原本固定的開支外,戰時的額外支出,要多出三百萬到五百萬兩銀子。
這筆支出,朝廷是拿不出來的。
也就是說,陸淵如果真的要打仗,確實可以打,但這筆額外軍費,就得從他的私人小金庫出了。
這些錢他倒是拿得出來。
經歷了此前數次開銷,如今陸淵的私人金庫,大概還剩下一千兩百萬兩銀子,能支撐大軍三四年的額外開支了。
而三四年後,大楚已經財政平衡。這些多出來的額外開支,就能用南海、寧海兩國的援助頂上。
也是能填上這個窟窿的。
但這些錢,是陸淵用來應不時之需的。
此時用在討伐大長和國上,要是大楚再起戰事,或者有其它什麼急用,那就真沒錢了。
所以想了想,這個決定還是有些不好下。
後面看陸淵有些為難,孫思文又提了個建議。
那就是削減地方府縣兵的軍餉。
整個大楚境內,不論是地方的郡府縣兵,還是朝廷的中央禁軍、首都的金吾衛兵、王宮的宮廷衛士,基本都是月餉五兩銀子。
這個工資很合理,各國的戰兵基本都處在這個位置,沒什麼好說的。
但問題是,現在經過整編後,大楚的戰兵,已經有了中央禁軍承擔,地方上的那些郡府縣兵,理論上已經脫離了戰兵行列。
你要說西川、襄陽兩郡的郡兵,承擔著北西兩面的壓力,時刻有著與它國征戰的需求,風險較大,給他們開個五兩銀子的工資,這能夠接受。
但郡兵之下的府縣兵,這可就是純純的治安部隊,頂多拿來守守城,基本很少有機會上正面戰場了。
他們這種職責壓力,還享受和戰兵一樣的工資待遇,這已經很不合理了。
先前孫思文就想說了,但一直沒機會。
此時逮到機會,終於把自己想法說了出來。
“地方上的府縣兵,按照各國慣例,都是月餉三兩銀子的。
月餉三兩銀子,在地方上,已經比得上那些有老手藝的大師傅了,工資不低。
若能削減府縣兵每月二兩銀子,那大楚三萬四千府縣兵,每月便可節省六萬八千兩銀子,一年便可省下八十一萬六千兩銀子。
這還只是是月餉。
按照慣例,逢年過節的時候,軍中也是會發一些節費的,還有一些糧油布匹的補貼。
這些一年下來,也是不小開支。
如果將那些府縣兵的結費補貼,從戰兵的規格降下來,一年也能省個八九萬兩銀子。
如此算下來,削減這些府縣兵的軍餉,一年少說也能減少九十萬兩的財政支出。
這筆錢不管是大王拿來養更多兵馬,還是讓地方上多修幾條路,多建幾條渠,都是能起到大作用的。
完全不必浪費在此處。”
說到這個一視同仁的政策,孫思文臉色都有些脹紅,顯然對此深惡痛絕。
這浪費的,可都是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