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九十萬兩銀子,說實話,這已經抵得上楚國治下,如武陵這般的兩三個窮府,一年加起來的稅銀了。
這筆開支確實很大了。
如果能節省下來,確實能讓財政寬裕許多。
而且孫思文提的,也確實是個問題。
負責地方治安的府縣兵,與直面戰場的戰兵軍餉待遇一樣,確實顯的很不公平。
因為雙方要承擔的職責、和麵臨的風險,是不同的。
前者只需在地方追剿匪寇,打打治安戰。後者卻需直面一線,在沙場上與列國爭鋒。這職責風險,能一樣嗎?
甚至府縣兵與戰兵,彼此間的實力都不同。
前者是屬於從戰兵中篩選淘汰下來的,實力本就較弱,平日裡訓練的也少。後者卻是優中選優,一日一小練,三日一大練,素質就是不同的。
所以綜上所述,孫思文所指出的這一點問題,確實很大,已經到了該改的時候了。
其實府縣兵與戰兵軍響相同,這是歷史遺留問題了。
事情還要追朔到當初,陸淵帶人去武岡縣上任時說起。
那個時候他本身實力較弱,武岡縣也是宗賊作亂,為了能幫著好友順利上任,不得不開除重賞,用戰兵的待遇招募一群新兵,跟著一起上崗。
後來在武岡縣站穩了腳跟,乃至於在邵陽府站穩了腳跟,局勢總算好上許多了。
但恰在這時,五毒教叛亂了。
一場波及整個洞庭郡的叛亂,頓時又讓邵陽府陷入了危難之中。
那個時候,陸淵所建立的邵陽府府縣兵,可以說時刻要與苗人,乃至於地方上的叛賊潰兵交手。
承擔的職責壓力與風險,與戰兵已經一般無二。
後面直到他建立長沙國,乃至於北伐結束之前,地方上的府縣兵所需承擔的職責,也都和戰兵差不多。
那個時候,給府縣兵開出和戰兵一樣的工資,當然是沒問題的,甚至說理所應當的。
可如今經歷了改制,地方兵與戰兵的職責已經分開,兩者承擔的義務也不同。
而且楚國以後大機率,也不會再讓府縣兵,去充作戰兵使用了。
這樣一來,再給他們開高工資,就不合理了。
那可是兩三個窮府的賦稅呢?
這麼多的銀錢,就拿來養了一群弱兵,想想都讓人心疼。
所以思慮之下,陸淵終是點頭道:“可以,這個問題你們籌備出一個方案來,到時我讓兵部那邊,進行逐步整改。”
孫思文聞言,立刻道:“大王放心,最多半個月,臣就有奏疏奉上。”
陸淵擺了擺手:“便如此吧。”
將地方兵與戰兵的工資區分開來,這又是一個不亞於軍事改革的大革新。
可以預見,那些被減了工資待遇的府縣兵,定然會生出許多騷動,甚至可能會出現叛亂。
但即便再怎麼難,再怎麼影響大,他也要推行下去。
不然你一個地方治安軍,都和戰兵一樣待遇了。
那孤手下的九支禁軍,十八萬兵馬,見到你們這些躲在後方的傢伙,都和自己一樣待遇了,一個個的心中豈能不起心思?
噢,原來躲在後方安享太平,也能拿那麼多工資。
那我還在前線冒著死亡風險,與人拼殺個毛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