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對方有先天宗師,那麼自己這邊的出征大軍,自然也得配備上。
不然就這麼貿貿然派兵過去,那豈不是就如那大長和國一般。
疏忽大意之下,大軍中沒有先天宗師坐鎮,直接被人尋了空隙,打的丟盔棄甲,全軍覆沒了。
那可是十萬大軍的損失,陸淵的大楚國可承受不起。
所以真要插手,先天宗師是必須的。
但這樣一來,大楚國內,就只剩下一位先天宗師了。
一位先天宗師,看著江南江北三郡,近乎萬里之地,說真的,是有些勉強的。
而且此時國中,還要再調走十萬大軍,那麼剩下的兵馬,就只剩下十四萬了。
一場出征,近乎抽掉楚國近半實力。
在如今楚國剛剛改號建元,與寧國關係還極為緊張,同時周邊各國也虎視眈眈的情況下,實在太危險了。
這還只是對於國中防備的危險。
再說說出徵的事情。
楚國縱然能抽出十萬兵馬,而且領軍的大機率還是陸淵,但即便是這種精兵強將的組合,也並不是說出徵大長和國,就能順利擊敗對方,開疆擴土,滅國而歸的。
以大長和國與烏蠻國的實力,他們可能正面戰場上,不是陸淵大軍的對手。
但這些人若是一心防守,或者乾脆藉著西南那茫茫群山的地利,與他打游擊的話。
那陸淵想要平滅這些敵人,可就沒這麼簡單了。
這場滅國之戰,打個兩三年,甚至四五年、上十年都有可能。
這都是有過前例的。
以往以臨海世家為首的金陵朝廷,歷朝向西向南擴張的時候,當地的蠻、苗、羌、越等族,就用過這種打法。
而當時的金陵朝廷,對此也沒太好辦法,只得派著大將鎮壓,同時同住重兵,就死命的跟對方耗。
前月滅靜海國的時候,由武安侯領隊,出了兩位宗師、十萬大軍,不也打了三四年,柴擊破對方國都,滅了此國嗎?
而且就算滅國,也不是終止。
後面還是得留下武平侯謝寧,由此人領著五萬精兵,鎮壓當地,以清剿各地的靜海國餘孽,平息地方上的騷亂。
但即便如此,距離靜海國被滅,也有五六年了。
可按照陸淵從那邊聽說的訊息,九真郡內,地方上還是時不時就會冒出一些叛亂,山林內也經常有靜海國的餘孽活動,當地的反抗依舊存在。
從這方面看,滅大長和國與靜海國這種夷、蠻國容易,當然想要佔領對方領土,真正統治對方,卻沒那麼簡單的。
最簡單的一個例子,苗人尊從王化上千年了。
可洞庭郡這邊,不還是釀出了一個五毒教叛亂,險些就給了大越王朝一個致命一擊嗎?
前車之鑑就在眼前,靜海國的例子還在上演,這自然不得不讓陸淵慎重。
當然。
以上所說這些的前提,是他準備滅了大長和國,所以才要面對的情況。
如果只是按照師宗、彌鹿這兩國使者所說的,收納這兩國為附庸,庇護他們,那以上這些情況,自然是不需要面對的。
而大長和國與烏蠻國的反應?
以這兩國的情況,別說現在還在內亂之中,自顧不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