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嚴老頭不支援,蘇玄歌那傢伙,卻就不一定了。
不同於已經行將就木,垂垂老矣的嚴望秋。
如今的蘇玄歌,才八十三歲,未來還能活個六十餘年,正是壯年時候。
而此人的性子,也不是個安分的。
從陸淵與對方的接觸來看,這是個頗有野心,有著廣大志向的梟雄。
小小的鬱林一郡,絕不可能束縛住對方。唯有更廣闊的天地,才是此人心中所向。
“根據我在寧海國安置的探子回報,自從北伐歸來後,蘇玄歌就開始在國內大肆徵收賦稅。
這才短短大半年,寧海國的稅賦,就比以往翻了一倍。
直把國內百姓弄得不堪重負,民不聊生。甚至個別地方,都出現了大規模的百姓逃亡。
而這多收的稅錢,全都被他用來擴軍養兵。
這蘇玄歌以先前北伐時,俘獲得兩萬周兵、以及原本郡類的一萬郡府縣兵為骨幹,又從北伐帶回來的幾萬民勇中招了兩萬人,組建了一隻規模在五萬人的戰兵。
後面又在地方府縣內,大規模的擴編府兵縣兵,以每府三千人,每縣兩百人的規模,招募了五萬人的府縣兵。
甚至還學著我,在地方弄起了民團。
這一番操作下來,幾乎讓他整出了十萬正規軍,以及十數萬民團。
雖然這些新編練的戰兵、府縣兵、民團,戰力很可疑。
但這大小二十餘萬兵馬,數量上卻是拉起來了。而且五萬戰兵,五萬府縣兵,說出去也很唬人。
如今的寧海國,從紙面實力上來看,已經算得上個軍事小強國了。”
陸淵回想著這幾個月來,從寧海國那邊傳來的情報。心中對於蘇玄歌的心思,就已猜的透透的。
小小的寧海國,如果單純只是自衛,哪用得著這麼多兵馬?
只需有個五萬左右的戰兵、府縣兵,加上蘇玄歌這位先天宗師,縱然外人是二十萬大軍來攻,也足以禦敵於外,保證整個寧海國的存亡了。
所以自保的話,寧海國只要有五萬的兵馬,就足夠使用了。
可現如今,蘇玄歌卻不顧自己寧海國初立,地方人心不附的現狀,硬是要橫徵暴斂,逼的百姓逃亡的程度,也要大徵賦稅,把人往死路上逼。
這種竭澤而漁,殺雞取卵也要擴軍的手段,你要說他純是為了自衛,怕是三歲小兒都不信吧?
那麼既然不是為了自衛,蘇玄歌在國內橫徵暴斂,養著許多兵馬,自然不是用來看的,而是用來對外擴張的。
他擴張的方向是哪邊?
從地理上來看,無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寧海國北邊,就是長沙國。
陸淵疆土萬里,有雄兵二十餘萬,國內還有兩位先天宗師。這等實力,倍於寧海國,蘇玄歌只要腦子正常,就不太可能去招惹他。
而西邊,則是西南諸夷國。
在西南邊的諸夷國,雖然大多實力都很弱小,許多不過一府一縣之地,數萬十數萬之民,是真正的撮爾小國。
只需有個幾千上萬大軍,便可在那邊滅國無數。
西南那片地界,除了這些撮爾小國外,也有著幾個霸主。分別是大長和國、大理國、南詔國。
西南地界上,那些小夷國,基本都是附庸那三個大夷國。
寧海國想打那些小夷國的主意,就不可避免的會對上那三夷國。
可這三個夷國,全都擁地千里,治民百萬,國內能出十數萬兵,並且有著先天宗師坐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