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關內。
陸淵率兵進了城後,第一時間就命人去接收城中俘虜。
此次不知道是關內守軍故意的,還是真的畏懼他的威名。這次出關投降,關內三萬餘守軍,選擇的投降方是陸淵。
也因此,他得以在關對面上官明不知情的情況下,便率兵入城。
而對此大好機會,陸淵自然也不會客氣。
城中可是有三萬多周兵精銳的,這可是一股強大力量。若是再算上先前在渝中府城外,收編的那兩萬俘虜。
那麼這次奇襲以來,他便整整收編了五萬戰兵精銳,可以說極大的豐富了自己的實力底蘊。
當然,也不能忘了那經過連番征戰後,那近萬義軍以及剩下三萬多的民勇,這兩者相加,也是一股不弱的力量。
入西川一趟,雖然前後打了數十戰,但陸淵手中三萬兵馬不僅沒減少,手中反而多了近十萬人。
此等輝煌戰績,足可稱得上大捷了。
待派人收編了城內守軍,以及掌握了城中各府庫後,陸淵這場令人開啟東面城門,派人出去通傳訊息,告訴上官明等人巫山關克復。
於是等了足足一個多時辰後,上官明還帶著濟慧與喬康全兩人,領著著一直先頭部隊,匆匆進入官城。
幾人見面之後,上官明看著陸淵,臉色略有些難看:“長沙王此次奇襲西川,真是立下了好大功勞。”
這次他領兵攻打巫山關,結果駐兵關外,蹉跎歲月,無有寸功。
可到此時,自己糾纏了好幾個月的敵人,突然就向陸淵投降了。
城中數萬周兵,就這麼白白便宜了對方,這令上官明很是不甘心。
對於那些周兵俘虜,不只是陸淵,其實朝廷方面,也是很眼饞的。
畢竟朝廷年年大戰,原本的精銳戰兵接連損失了數十萬,時到如今,整個朝廷的精銳戰兵,竟只剩下了二十餘萬。
這的數量,說真的,根本就無法滿足朝廷的正常需求。
可如果純靠自己培養的話,以如今朝廷掌握的江東四郡,在大量高素質兵員消耗過多的情況下,少說也要等個五六年,讓那些年輕一輩長成,才能有餘力補充。
所以此時如果能從周人這邊收編一批精銳,直接補充到自己大軍之中,對於朝廷而言,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可惜,此次又讓這陸淵搶先一步,將人給搶了去。’
上官明看了眼陸淵,心中頗為憂慮。
對方本就兵馬頗重,有十餘萬強兵。如今再接連線收了周人精銳,兵馬進一步膨脹,今後怕是更加難制了。
唉,朝廷的心腹大業,怎麼就這般艱難呢?
這位武成侯心中,不住的哀嘆。
不過相較於上官明的憂慮,旁邊的濟慧與喬康全,這就是單純的欣喜了。
巫山關一克,西川郡盡復,朝廷原本答應給他們的封國地盤,總算是全都拿回了來。
到此時,只待朝廷詔書一到,他們和陸淵交割乾淨,那麼兩人便可在西川之地,正式建國了。
這等好事,怎能不開心?
因此對於陸淵這位收復西川的大功臣,這兩位宗師不同於上官雲略有些陰陽怪氣的誇讚,是真心實意的恭賀。
“此次長沙王千里奔襲,連敗周、蜀賊人,赫赫兵威,真是令人欽佩。想來傳開之後,定能讓天下人敬畏。”
“不錯,孤軍深入敵後,一人克服全郡,此等神勇,足可稱軍神在世了。”
兩人毫不吝惜言辭,死命的誇著陸淵。
聽著這些美言,陸淵自然也是笑呵呵的,連聲說過贊、不敢,極為樂意和濟慧與喬康全搞好關係。
兩人之後便是他的鄰居了,甚至身處後方,與他們關係好了,那麼自己後方也就安寧了。
而上官明看著這一幕,本就憂慮的心,頓時又更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