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陸淵長沙國所面臨的複雜環境,北邊要守,東邊要守,國防警戒線足有數千裡。
這麼長的地方,光是留人守備,少說也要六七萬兵馬。
也就是說,即便出兵南征,陸淵最多也只能抽五六萬人出來。
這點人在沒有頂層戰力的優勢情況下,別說擊敗兩國了,能不能吞下其中一國都是個問題。
最大的機率,是根本就不可能吃得下嶺南。
因此在嚴望秋嚥氣之前,嶺南是不可能圖謀的。
所以此時此刻,他並沒有和自己兩個盟友反目成仇,甚至吞併他們的打算。
而且陸淵也不想在這個時候,攻擊盟友,懷了自己名聲。
反正南海、寧海兩國,基本已經可以確認,遲早會與他絕盟斷交。
那麼等對方主動違約,破壞盟好,這不好嗎?
何必自己去做那髒事。
嚴老頭年歲不小了,可能都沒五六年好活了。
在對方人生最後一段時間裡,還是讓他過些好日子吧。
在某些方面,陸淵還是很有底線的。
崔長青對於自家大王的底線,顯然也有領悟,因此收到提醒之後,立刻了然的說道:“大王放心,臣非多嘴之人,此事自然不會與人多說。
城外那些士子,住著軍營,確實簡陋了些。
這樣。
我讓人煮些薑湯,然後帶人親自送到城外,是就以大王的名義,說是感念是指千里趕考之苦,特地送來暖暖身子的。
如此,大王以為如何?”
對於這種貼心提議,陸淵自然是點頭讚許:“善,就這樣做吧。對了,買姜的錢,從我的內帑出。既是孤王佔了虛名,那錢自然要孤王給。可不能因公費私了。”
崔長青一臉敬佩:“大王仁德,眾士子得知,必感佩涕零,從此傾心。”
陸淵笑著擺擺手:“些許小錢罷了。能讓眾士子在這個考試過的開心,孤王心中就滿意了。”
這些收買人心的小事情,雖然都是為了長遠打算。
此時或許用不上。
但日後若兩國與他翻臉,雙方甚至鬧到刀兵相見了,那如今之準備,不就派上用場了嗎?
作為一個長生者,陸淵並不介意,為數年後甚至十數年後的事情,多做些伏筆準備。
以防萬一,該做的準備還是要有的。
反正他等得起,足夠熬到這些伏筆,生效的那一天了。
於是關於給科考士子寒冬送溫暖的事情,便在大王和他宰相的口中,就這麼敲定了下來。
而後面除了送溫暖之外,其他一系列收買人心的舉動,自有崔長青和專業的人去做,這就不需要陸淵多費心神了。
不過從後續彙報上的情況來看,陸淵這一番舉動,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不少受到了他溫暖計程車子,一個個就跟崔長青說的一樣,對於他感激涕零。
一個能如此關懷士子的君王,對於那些讀書人來說,可不就是最好的賢君嗎?
所以陸淵在文人中,本就很好的風評,僅此一事後,不由又再生了一個高度。
而就在這樣的氛圍之下,時間到了十一月初一,科舉開始了。
不過對於這個新朝第一次科舉,陸淵倒是沒有前去露面。
如今科舉的主考官,早就確定,就是崔長青。
其它的一些副考官,輔左官,也早就定下來的人選,根本不需他這個大王去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