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要是爭不到,那可就怨不得別人了。”
下方大臣聞言,立刻欽佩道:“大王明睿,臣下佩服。”
一日後。
南海國都。
城內王宮門口、衙門口、城門口、各坊口公告處,一張張新鮮寫好的榜文貼出,張榜差役們拿著銅鑼敲了幾聲,吸引來了大量人群圍觀之後。
此時王宮門口。
只見領頭的一王宮衛士,指著紅色榜文,對著前面圍來的人說道:“長沙國初立,缺官足有一千七百餘,其國主向我國求助,得大王允准,特發下求賢榜。
凡國內秀才以上功名者,有志之士,皆可前往長沙國科舉為官。
長沙國科考日期,初定為十一月初一,距今還有兩月時間。
諸位家中,若是有秀才舉人,都可讓其去長沙國考官。此次長沙國可是缺了一千七百餘官呢?
如此多的缺額,只要考試稍加努力,撈個官身並不難。
甚至沒有秀才功名,也不打緊。
我南海國與長沙國交好,兩國各自士子所考功名,都予以承認。
大夥只要讀了書,覺得自己能考個秀才的,也可去長沙國科舉。考中了功名,不管是留在當地,籌備下一輪科舉,還是返回南海國,這也都是好事。
以上這些,都是大王恩德,長沙王賢明,諸位有意者,可回去告訴家人,或者進行準備。
這良機就這一次,錯過了,再想碰到,那可就沒機會了。”
領頭的衛士是個能說會道的,此時看著越圍越多的人群,嘴上說的那是唾沫生花,讓人聽得心潮澎湃。
人群中不少讀書人,或者家中有讀書人的人聽了,也眼露神光,興奮不已。
不少人討論了起來。
“這長沙國求賢之事,真的假的?真能有一千七百多個官缺流出來?”
“這當然是真的了。沒看到榜文上都寫著嗎?”
旁邊有人壓低了聲音道:“榜文上是寫著,可上面的內容,誰知有幾分,真幾分假,要知道,咱們這位……”
“別說,別說,人多口雜,可不敢說這話。”有人連忙打斷。
附近有些見識廣的行商,聽著這些嘈雜聲音,不由嗤笑道:“一群沒見識的。告訴你們吧,那洞庭郡,不,長沙國,我今年才去過一趟,我那邊賣了百十車米。
就路上所見,整個長沙國村野凋敝,人口大減,百姓窮苦。
那邊打了這麼些年戰,再厚的底子,再多的讀書人,也早早的就給霍霍完了。
眼下好不容易平定了苗人,建立了這什麼長沙國,一切百廢待興,從頭開始,可不能缺官嗎?
我就說一點。
當初我賣米,去的是陽山府,那時陽山府的知府,同時監督洞庭郡南山府的孫思文孫大人,還親自接見了我。
我在其府衙內,親眼所見,偌大一個府衙,官員竟才三十餘人,還不到足額的三分之一。稍加打聽,才知整個南三府,甚至整個洞庭郡,都是如此。
地方府縣,除了府縣和各曹司主官有人擔任外,餘下各左官,都是無人出任,只能由主官兼著。
聽聞整個洞庭南三府,就缺了三百多個官員。
如今長沙王統一了洞庭郡,開國建邦,不僅地盤大了一倍,還多了箇中央朝廷,那缺的官員,可不就得更多了嗎?
照我看,一千七百多個官缺,多半是真的。就算少了應該也是我等去的晚了,位置讓人先佔去了。
畢竟長沙王的求賢令,可是從兩月前就發出來的。
如今都過去兩月了,誰知道那邊有沒有因為缺官,提前考科舉,先選一批人用上了呢?”
聽到這裡,旁邊忍不住有人問道:“這求賢榜現在才發,你怎的知道,兩月前就有了?”
那行商聞言,得意道:“老爺我自然知道。實話告訴你們,早兩月前,老爺我就收到了訊息。早早的就把我家那大子、二子,送去了長沙國。
如今他二人已傳回訊息,參與了長沙國主特開九月恩科,皆已中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