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碰上嚴望秋與蘇玄歌那種江湖武夫,別說成為宰相,執掌一國了。
怕是連官都沒得做,只能打包袱回家,做個田舍翁了。
陸淵看著自己兩位宰相這般態度,也不由無語,隨後無奈笑笑:“南海、寧海兩國文風,雖然也如我國一般不盛。但舉國秀才加起來,六七千人還是有的。
這六七千人中,只要有過半來我國,再加上我國士子,應足夠用了。
就算最後還有缺乏,但也因影響不了大局,日後再慢慢填補進去就行了。”
孫思文點頭道:“大王明睿,求助南海、寧海二國,如此選官一事,便無問題了。”
陸淵笑道:“既然如此,那二位便回去準備吧。開國儀典,禮制選擇,出使之事,科舉準備,這些國政,都要兩位忙碌。孤在此拜謝了。”
陸淵說到後面,起身向兩人行了一禮。
軍務方面他沒什麼問題,但政務方面,沒這對翁婿幫助,那還真弄不轉。
自己強行去弄的話,最好情況,也不過是南海、寧海第二,甚至可能還不如對方。
所以不管是出於情分,還是出於需求,這一拜都真心實意。
而孫思文與崔長青哪敢受此禮,連忙避讓,口稱道:“我等受國主所重,託與國事,敢不殫精竭慮,為王效命。不敢受大王此禮。”
如此,在一派君臣相得的氛圍下,關於開國之事,便定下了框架與基調。
……
有了大致的目標,以孫思文與崔長青的效率,自然迅速的執行了起來。
長沙府內各大裁縫繡娘,被召集徵用,各大布行的布匹,也被採購而來。
新朝要有新氣象。
陸淵既然開國,自然要準備新國的官服王袍,確定自己的服色禮制。
如今距離正式開國,還有段時間,雖然依舊倉促,但弄出一些簡陋的朝服王袍,臨時拿來用一用,還是可以的。
最起碼新朝一些重要的中央官員,需得穿上自己的服色官服。
不如此,如何明示正統,如何表明自己和大越的區別?
難不成像南海、寧海二國一樣,國主披一件黃袍,底下大臣穿著亂七八糟,形制都不一樣的各類服袍,像個草賊亂寇一樣,開國登基嗎?
真這樣,那孫思文和崔長青真該找塊豆腐撞死,白讀這麼些年書,白當這個宰相了。
而除了準備新朝服色外,修建在長沙府外的祭天之壇,也在徵集的民夫加班加點下,按照正規形制,開始籌備著。
服色禮制、受位祭天,開國建邦最重要的兩條事情,便在兩位宰相的努力下,慢慢的完善起來。
除這兩件事之外,關於中央官員,那三省六部九寺五監各職司主官,也在他們的推舉之下,迅速的被陸淵下達詔命,從九府地方提拔上來。
不過半月餘,這些中央各部職司主官百餘人,就從地方府縣上抽調了上來。
而他們離開之後的空缺,也重新在地方輔官上提拔,補足了空缺。
雖然底層還缺乏大量的基層官員,但起碼那個框架是搭起來了,維持日常最基礎的運轉,已然勉強夠用。
下面只等度過開國這段艱難時日,等新科舉人們填補進來,自然能緩解用官之缺。
至於這段時間的辛勞。
陸淵開國,他治下近千官員,幾乎人人都升了一兩級,多的甚至提拔了四五級。
而且新朝建立,普天同慶,陸淵如今也不缺錢,自有大量賞賜發下。
升官發財之下,這些官員哪有叫苦的,一個個都歡喜無比,幹勁滿滿。
畢竟現在國內,哪裡都是空缺,你乾的稍微出色了點,就能受到提拔。
這麼個升官的好時機,誰能錯過,誰願錯過?
而就在這一片忙碌之下,陸淵開國的大量準備,也漸漸完成。
……
弘道七年六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