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面對著既是提拔自己的恩主,又可能是自己將來的國主的陸淵。
在場眾多這一月來,被選拔出的官員,紛紛行了臣下對主公之禮,直接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而對此,陸淵自然是大感開心,此時不由笑顏道:“好好好。諸位都是我洞庭才俊,本將守朝廷之命,總督郡南五府,欲要治理此處,少不得諸位幫助。
今日我在府內設宴,款待諸君,大家且飲且樂,今後郡南三府,就拜託諸位了。”
就在陸淵忙著安定郡南三府、選拔官員一個月,關於他平定三府的訊息,在傳回郡城和朝廷之後,也終於有了訊息下來。
首先朝廷自然是嘉獎他的功勞,肯定了陸淵大破十萬苗兵之後,嚴重的打擊了洞庭郡苗人氣焰。
同時平定三府後,五毒教沒了南方應援,便只能歸縮武陵府一地,氣勢大衰,再難掀起大的風浪。
朝廷督促陸淵,快點選破武陵府苗人,然後回師岳陽府,幫著上官明拿下那些渡河南下的周人。
是的。
時間過去了將近兩月,上官明帶著八萬大軍,依舊沒能打下週人駐守的安鄉縣城,把對方趕過河去。
原因很簡單,江北的三十萬周、蜀聯軍,在勐攻了天門府城近月不克後。
得到江南傳來的訊息,幾位周國先天宗師商議之後,便做出決定,緊急抽調兩位先天宗師南下,前往安鄉縣城支援。
如此一來,安鄉縣那邊,算上李煙景,便有足足三位先天宗師。
如此,從頂端戰力上,周人便勝過了朝廷大軍。
再加上週人又是守城,上官明區區兩倍的兵力,頂端戰力又沒優勢,一時還真拿不下對方。
兩邊打了兩月,上官明也在岳陽府徵調了數萬民夫,領著十數萬大軍,最後死了好幾萬人,卻依舊打不下安鄉縣城來。
到了現在,朝廷大軍已是筋疲力盡,損失慘重,軍中也怨聲載道,再難強攻了。
無奈之下,上官明也只能一邊奏請朝廷支援,另一邊發函催促陸淵,讓他快點解決苗人,趕來支援了。
為此,朝廷不惜做出妥協。
同意了陸淵自請郡南五府總督的奏封,把他升任為了平南將軍,洞庭郡南部都尉,都督洞庭郡南五府諸軍政事。
此時此刻,論及品級,陸淵已經和上官明平起平坐了。
兩邊從名分上,已經沒有了從屬關係。
也正是因為朝廷的這次妥協退讓,所以陸淵今日才這麼光明正大的接受群臣朝見,真就擺出了一副姿態。
因為他清楚,朝廷此時需要自己,也根本不敢跟自己翻臉。
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被需要的,往往是有恃無恐的。
陸淵此時就利用了這一點,大肆發展自己的影響力,一邊選拔親信,一邊發散流言,一步步將郡南五府之地,經營成自己的鐵桶地盤。
此時,便初見成效了。
……
在府衙會見了南三府的官員後,宴會結束,陸淵便返回了城外的軍營,繼續整頓兵馬,把府衙讓給了孫思文。
有著位好友幫著監管三府,陸淵終於可以從繁雜的政務中脫身出來,從此專心管著軍務,不用再理其它了。
可以說大大緩解了他的壓力。
而孫思文也很快上手,第二天就安排各官員赴任各縣、各府,搭建好了各地官府的框架。
此前與陸淵定下的諸多治理之策,也迅速的著手施行。
不得不說,受到提拔之後,或許還想著能在新朝撈個好位置,這些南三府的官員們,做事的熱情是極高的。
上任才一月,便強忍著全月無休,日夜加班的辛苦,把孫思文定下的諸多政策,推行了下去。
清點戶口、招撫流民、開始地方基建、組織百姓恢復生產、建立府縣兵民團、派人前往南海郡收購糧食、給戰兵安排苗人妻女婚配……
一條條,一件件,雖然不能說全都完成了,但也差不多開了一個頭,後續只要堅持執行,總能完成。
而其中最先兩條,清點戶口、招撫流民,在陸淵的重點關注下,率先有了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