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山府城。
介面上行人匆匆,地面鋪就的石磚地板上,溝壑間依稀可見暗褐色的血垢。
街道巷口處,時不時能看到一隊隊披堅執銳計程車兵,在城內各處巡視著。
城中那些百姓,看到這些士兵,下意識的就躲避了起來。
孫思文騎馬從街上走過,身後跟著十幾個隨從,看著這一幕蕭條景色,心中生出無盡感慨。
陽山府在洞庭郡諸府之中,原本也算是富裕之府了。
該府地接南海郡,又與豫章郡相連,乃三郡通衢之所,向來商旅繁茂,人煙如流。
鼎盛之時,陽山府更是號稱六萬戶,有三十萬口人,乃是實打實的大府。
如今被苗賊攻陷不過兩年,府城卻已破敗如此。
‘可現在的陽山府府,別說六萬戶了,怕是連三萬戶都沒了吧。’
孫思文一邊看著街上面黃肌瘦的百姓,一邊心中忍不住想著。
苗人初反之時,便曾經大肆殺戮於當地越人百姓,以劫掠財富女子。
那場浩劫,整個洞庭郡的百姓,死者就以十萬計。
而苗人起兵之後,兩年來也不曾休養生息,而是連連掀起大戰,動用的兵馬,最高時甚至多達三十萬。
如此多的苗兵,僅靠苗人那百餘萬人口,自然供養不起。
這其中的大頭支出,還得靠壓榨苗人佔據的府縣中,那些越人百姓供養。
可五毒教巔峰之時,也不過佔據五府之地,就這點地盤,所有人口加起來,兩百萬也就頂天了。
兵民比例超過了十比一,還持續了兩年,這對於底層百姓的壓榨之狠,可想而知了。
所以洞庭郡南方三府之地的越人,紛紛拋家棄業,往各處逃亡。
當初孫思文治理廬陽,就收攏了不少,來自陽山府的流民。
聽他們所言,在陽山府這邊種地做工,一年所得,九成以上都要交稅。時不時還要拉去充作徭役,幫苗人打仗。
家中婦女也經常被苗人凌辱,經常有人因為忍受不了屈辱,憤而反抗,而被苗人滿門屠滅。
這種不給人活路,天怒人怨的做法,自然引起了百姓惶恐,開始不斷逃亡。
後面要不是苗人在各地設卡,攔截流民,只怕治下的人口還要更加稀少。
只是就算如此,九疑、零陵、陽山三府,情況也好不到哪去。
“現在這三府之地,又遭了一次兵災。大量苗人戰死,地方再遭動亂屠戮,戶口只怕又要損失不少了。”
孫思文想到這,嘆息一聲:“亂世離苦,生民多艱,百姓何辜也!”
說完,他不忍再看,拍馬朝著府衙而去。
此次這位廬陽知府離開轄區,南來陽山府,當然不是來傷春悲秋的,而是受到了陸淵的傳召,來此有公幹。
雖然自己好友未曾明言,但來的路上,孫思文心中就暗自有了些猜測。
好友應當是想讓自己接手陽山府,就如廬陽府一般,把這裡的爛攤子重新治理好。
對此事,孫思文可謂經驗豐富,自然毫不退縮。
能為亂世百姓多做點事情,他心中也是百般樂意。
甚至在來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數個治理之策,就等著見到好友後,面陳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