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聽說連傳統的皮影戲也加了戲份,甚至有人專門為韓烽製作了形象的皮影。
只是皮影畢竟是抽象刻畫,離本人的相貌可就大相逕庭了,濃黑的頭髮根根直豎,圓滾滾的眼睛似乎無時無刻都透露著殺氣,最牛的居然是長了三頭六臂,更牛的是,當這位怒髮衝冠,三頭六臂,虎目圓瞪的韓瘋子一出場,迎面而來的十幾個鬼子便嚇得瑟瑟發抖,跪在地上抱頭求饒。
皮影戲的戲粉兒們便在熒幕前放聲大笑。
戰亂之中飽受罹難與痛苦的百姓們,在這一刻才能暫時放下所有的痛苦盡情地歡笑,笑著笑著,一些百姓甚至流出了淚水。
這樣的生活和日子,他們自己都不記得已經奢望了多久了。
“韓瘋子同志啊,我們臨汾的鄉親們都得感謝你!”
說書先生的書評到了結尾,以此語作結。
百姓們熱淚盈眶,掌聲雷動。
……
新三團。
臨汾一帶被總部人馬安排接手防禦之後,韓烽一行最初接觸的太嶽村、小嶽村、嶽南村成了團部的選擇。
新三團將全部的人馬駐守在這三村周圍,至於這村子裡的百姓,韓烽原本是勸說鄉親們去縣城裡居住,可以過更好的生活。
誰知道這村子裡的大多數百姓都不願意背井離鄉,哪怕他們實際要去的縣城離了村子並不算遠。
幾位村長更是堅持,現在小鬼子被打走了,住在哪裡都是一樣的,況且村子有新三團的戰士們和韓團長在,就更加的安穩了。
“韓團長,額們都不走啦,我們都願意留在村子裡,我們這些人雖然大多都是一把老骨頭了,可是種田什麼的還是可以的,你們八路軍就負責訓練打鬼子,我們負責給你們想辦法種糧食,你們放心,我們就是自己餓著肚子,也會先把糧食緊出來給你們打鬼子用。”
民心如此,韓烽無話可說。
但他深知道幾位村長說的一點不假,在這段戰爭歲月裡,八路軍戰士是一支有共同的信仰凝聚起來的,為了人民而浴血奮戰的隊伍。
沒有軍餉,也沒有物資支援,沒有裝備支援,甚至得不到政府的認可,但他們就是知道,百姓需要這樣的隊伍,沒有這樣的一支隊伍,受苦受難的百姓們就像是淹沒在了黑夜中,永遠也看不見光明,於是他們應運而生。
純良的百姓們何嘗不知道感恩,為了支援這樣一支人民的隊伍,他們有的冒著殺頭的危險,膽小懦弱的百姓卻也能充當八路的情報員,為八路送信,有些寧肯自己餓著肚子也把糧食捐贈出來,支援八路打鬼子,給八路吃,自己光著腳丫子在嶙峋的碎石上被扎得滿腳鮮血,也把布料省出來給八路做軍鞋穿……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八路軍為百姓奉獻出生命,百姓卻何嘗不是為了八路奉獻出了自己所能提供的一切。
可以毋庸置疑的這樣說:八路軍的任何一場勝利,沒有百姓作為後盾和支援,都是絕不可能出現的。
……
(後續還會有很多點寫,希望以自己的筆力可以表現出書的主旨,大家有建議隨時可提,掃榻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