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喬樂的話來說,就是磚頭。
古代建築大都用青磚,而現代大多用紅磚,青磚比紅磚莊嚴,卻也比紅磚麻煩。怎麼說呢,就是貴族用的玩意兒。
她記得她曾看過的電視節目裡說,磚在古代出現的很早,但它的廣泛運用實際得追溯到明朝。
比如明長城。
而再看看她面前的子關城牆,這工藝顯然是趕不上明長城的,不,準確的說是差得天遠。
她也不知是作者沒花心思在城牆呢,還是這架空背景實際是秦漢時期,又或者是兩百多年的古董城牆,已經開始跟不上時代了。
反正,子關城牆是用片石與巨石堆砌,再用黏土砂漿反覆夯實而成的。
這是很原始的工藝,在冷兵器時代,自然也是堅固的。可堅固之下,卻藏不住費時費力與久了容易風化的弊端。
想來,這也就是蠻子為何能找到北關破綻,趁機推倒一片城牆的原因了。
由此,想要以這種工藝來修復城牆,別說十天半個月了,兩三個月都不一定能成吧。
喬樂:“所以,我們用磚吧。青磚不合規矩,那我們就用紅磚,至於顏色不好看的問題,我可以解決。”
她看過京城那些青磚建築,所以知道燒磚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只要人力物力拉滿,燒出砌好北關城牆的紅磚,那也就是幾天的事兒。
他們完全可以提前準備,再迅速運往北關。
畢竟徵北軍最不缺的就是人,磚也比石頭好搬多了。
然而聽了喬樂之言,眾人的表情卻依舊凝重,沒有半點驚喜。因為這一點,其實他們很多人都想到了。
要把城牆修好,最快的就是用磚。
嶽無雙:“郡主,磚是比石頭好,可用它依舊解決不了我們修得慢的問題。”
終於,嶽無雙有些為難的開口了。
原來,北關城牆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建它的時候,青磚才剛剛出現,十分匱乏。
因此整個北關是由無數石匠夜以繼日,以一塊塊巨石堆砌,外加黏土砂漿反覆捶打夯實,歷經十五年才建造完成的。
如今他們是要修補城牆,而非重建城牆,也就是說,是讓石與磚共存,相互接壤。
石頭有大有小,有稜有角,磚方方正正,工工整整,兩者想要和諧就必須填補空缺,那麼要怎麼填補呢?
用黏土砂漿嗎?
那得反覆捶打夯實,才能達到北關原本的效果。
所以,依舊得花很長時間。
那如果不捶打不夯實呢?
得,豆腐渣工程,用不了多久又得垮掉。
周全:“郡主,北關畢竟是抵禦外敵的城牆,可不比那京城貴族們享樂的地方。他們等得起,可我們等不起……”
皇宮大院,王府花園,那可都是要修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地方。
所以這說來說去,依舊很費時間。
畢竟黏土砂漿的黏合力,還是太差了一點。
可就在眾人因此失望,君晏再次思考要不要請人,沐鳶則伸手按住喬樂的肩膀,想要把這個不安分的傷員拖走的時候,喬樂開始叫了。
喬樂:“你,你別拉著我啊!誰說我就只想到磚頭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