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羹堯不再那麼驕橫。
年羹堯蠻橫跋扈、驕奢淫逸,吃大白菜只吃一顆菜心,吃肉要從活牲口上直接切割,只吃最嫩的那塊肉,娶了十幾房妻妾,每天翻牌讓妻妾侍寢。
年羹堯的妹妹,就是大名鼎鼎的華妃娘娘,也是雍正的“寵妃”。
如此跋扈的人物,雍正為了平衡朝局的力量,為了抵禦外敵,不得不捏著鼻子重用,實則早已動了殺心。
經歷這場慘敗後,年羹堯的跋扈之心多有收斂,使用起來得心應手。
二、廉親王的計劃失敗了。
按照廉親王的計劃,如果年羹堯獲得勝利,攜大勝之威,囂張跋扈,超過雍正的底線,雍正肯定會殺了他。
如果年羹堯戰敗,就讓人參奏他戰敗的罪過,以及往日跋扈行徑,逼迫雍正殺年羹堯,以此來穩固住士氣。
年羹堯死了,雍正最信任的武將就只剩下十三王爺允祥,但允祥的身子撐不住戰場,雍正還能夠重用誰呢?
這就給了雍正嫡親弟弟十四王爺帶兵的機會,當年九子奪嫡時,十四王爺被封為大將軍王,帶兵抵抗蒙古,立下赫赫戰功,在滿清八旗頗有威望。
如果有十四王爺相助……
勝算又能增加幾分。
哪知年羹堯雖然戰敗,但藍玉接下來的攻伐太過瘋狂,需要年羹堯在邊關鎮守,讓他逃過這次必死的殺局。
甚至還增加了年羹堯的忠誠。
年羹堯不死,廉親王如何造反?
算來算去,有這麼點兒好處,雍正快速收斂心神,處理繁雜的國事。
他本就是皇帝中的工作狂,看奏摺能讓他維持冷靜,做出準確判斷。
北地之事,實在是太過複雜,沈煉只能在後邊高呼六六六,如果讓沈煉參與到戰場,唯一的作用就是衝鋒。
沈煉是擅長槍戟的高手,衝鋒的時候能夠輕易撕開敵方戰陣,在戰場上有極大的優勢,可惜沈煉沒去北地。
否則肯定能闖出殺神的名號。
兜兜轉轉,到了新年。
正月初十,沈煉去馮府提親。
這是馮素貞暗示的要求。
因為風四娘和澹臺鏡明,都是在正月嫁入沈家,她當然也不能例外。
兩人一同出門歷練這麼多次,如果沈煉再不去提親,馮少卿的腦子就該氣冒煙了,馮素貞也有些等不及了。
其實沈煉更加等不及。
家中妻妾有了身孕,公孫蘭忙著收攏天命教,沈煉足足憋了數月,作為頂尖的煉體高手,氣血快要溢位。
“岳丈,小婿來提親。”
沈煉穿著官服來提親。
雖然只有封號,沒有實權,但沈煉畢竟是侯爵,也是有官服的,新年晚宴沒給增加爵位,卻增加了食邑。
另外,還給了個封號。
沈煉的正式爵位是錢塘縣侯,給的封號則是虎威,也能稱為虎威侯。
對於這個俗不可耐的封號,沈煉早就有了心理準備,自己的封號肯定是與老虎相關的,十之八九是“虎威”。
總比叫“虎逼”好多了吧!
沈煉想到個笑話,三國時期,曹魏猛將許褚被稱為“虎痴”。
為什麼要稱他為“虎痴”?因為當時還沒有“虎逼”這個說法,直到許攸以身試法,才知道這傢伙多麼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