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畫蘊含著深深的魔念。
怎麼形容呢?
沈煉催動天殘腳的殺招,引動天地人三才殺機的“三界滅絕”,恍若魔頭轟下滅世利爪,有毀天滅地神威。
這幅畫卷蘊含的濃郁魔念,就是把沈煉的“恍若”變為“現實”。
沈煉是好似魔頭轟下利爪,這幅畫卷是真正的魔頭利爪,似乎下一刻就能轟出強招,把世間萬物都毀滅掉。
沈煉甚至能感覺到魔頭在不斷壓抑自己的殺氣,這份壓制力,來自於他身上同等程度的善念,他的善念和惡念達成平衡,又在不經意間傾注筆端。
這是種無法形容的感覺。
這好似是超然物外,跳出時間長河觀察歷史洪流的狂人,卻又接受人世間的道義禮法,遵守某些紅塵準則。
鎮守襄陽的郭靖是正麼?
帶領蒙元大軍的梁蕭是魔麼?
不是!
全都不是!
從漢人的角度而言,郭靖是值得崇敬的英雄,梁蕭是生死仇敵。
從蒙元的角度而言,梁蕭是威嚴赫赫的天驕,郭靖是冥頑不靈。
從作畫者的角度而言呢?
他們只是歷史洪流中的水花,是比較精彩的武林史話,就算是襄陽戰場真正的主角,襄陽太守呂文德,蒙元中書右丞相伯顏,也只是精彩的花卉。
王朝的更替,歷史的輪迴,在作畫的絕世狂人眼中,什麼都不是。
襄陽戰場上,能夠契合這位絕世狂人心緒的,唯有蒙元天驕梁蕭,所以繪製梁蕭的時候,有種超然的神韻。
與此同時,這位狂人卻又非常欽佩忠臣良將,所以繪製郭靖時,繪製的穩重如山嶽,有種精細入微的寫實。
傳統繪畫,向來寫意多於寫實,但梁蕭繪製的太超然,郭靖太穩重,如果單獨來看,會立刻脫出畫卷本身。
只不過旁的那些人物,又把兩個獨立在畫卷之外的人封鎖在圖畫中。
郭靖身後是襄陽黎民百姓。
梁蕭身後是蒙元千軍萬馬。
一個要保家衛國。
一個要攻城略地。
兩人是截然不同的人,卻又在畫卷上和諧統一,就好似作畫之人,明明已經超然物外,明明是絕世兇魔,卻又留在人間,平靜的記錄著這場戰爭。
他一半心緒想把這些人轟殺,另一半心緒卻讓他安安靜靜的潛修。
這到底是什麼人物?
武林史話中有這等人物嗎?
僅僅只是觀看這幅畫,沈煉便感覺強烈的刺激,汗毛根根豎起,危機感應提升到極限,似乎隨時可能炸裂。
雙手飛速結印,姜老道傳授的道門九字真言,法海傳授的靜心法,把所有戰意鎖住,把所有氣血收斂一體。
寶葫蘆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