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的人》是前世歌手毛不易的作品,而這首歌依舊延續了毛不易使用歌詞直戳人心的特點,每一句歌詞寫的不是歌詞,而是芸芸眾生,讓人極具代入感。
即便是秦遠也代入了進去,越是唱到後面,他的眼睛就越是有種溼潤的感覺,而他的腦海之中更是如走馬燈一樣的閃爍著上輩子和這輩子的艱苦日子。
好在現在已經苦盡甘來,剝開了雲霧看見了美麗的晴天,他的未來將會是一番坦途,而這也是他將這首歌唱到最後越來越激勵人心的原因。
因為他也希望他的幸運能夠傳遞給所有人,讓所有人都能夠在未來走上坦途,一帆風順!
隨著吉他琴絃的最後一個音符停下,秦遠的歌聲也慢慢停了下來,這首《無名的人》完美結束了。
長舒了一口氣,秦遠慢慢從那種略顯傷感的情緒之中走了出來,然後臉上重新露出了微笑。
將吉他輕輕放在身邊:“好了,今天就唱這兩首歌了,希望大家能夠喜歡,現在時間差不多了,我燉的菜也應該好了。”
秦遠說著就走進了廚房之中,頓時一股肉香味撲鼻而來,讓秦遠忍不住的流口水。
“好香啊!現在已經中午1點了,也該開始吃飯過年了。”秦遠一邊說著,一邊將鍋蓋掀開,然後倒入了一點食鹽調味,接著他又將在市場買的烤雞和烤鴨加熱了一下,頓時,一頓美美的年夜飯就算是做好了。
因為他老家過的是中午年,所以更準確的說,這不是年夜飯,而是年午飯才對。
不過都是過年,是什麼飯其實並不重要,吃的開心才是最重要的。
房間的炕上有一張老舊的木桌子,在進來之前這桌子上面佈滿了灰塵,但是被秦遠打掃過後,這桌子已經變的非常的乾淨了,完全可以當做飯桌。
而秦遠也的確將其當成了飯桌,將四個美味的‘大菜’端上桌後,這個年就算是可以開始過了。
不過在吃飯之前,必要的禮儀活動還是不能少的,而這個所謂的禮儀活動不是別的,正是放鞭炮了。
“春節對於我們龍國人的重要程度就不用多說了,而過春節的時候,爆竹存在的意義就更是非凡了。
放爆竹是我們國家的傳統風俗,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相傳是為了驅趕一種叫做‘年’的怪獸。
《荊楚歲時記》裡面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
這段記載說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種驅瘟逐邪的工具,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習俗從一開始就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其實,這完全是由古人的誤解所致,據《神異經》記載,古時候,人們途經深山露宿,晚上要點篝火,一為煮食取暖,二為防止野獸侵襲。
然而山中有一種動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就是年獸,經常趁人不備襲擊人畜。
人們為了驅趕年獸,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聲使其遠遁的辦法,這裡所說的動物,就叫“山臊”。
古人說其可令人寒熱,是使人得寒熱病的鬼魅,嚇跑山臊,即驅逐瘟邪,才可得吉利平安。
後來有了火藥後,人們就用火藥裝入竹筒,做成爆竹,後用紙製筒,也稱爆仗或炮仗。
到現代,人們雖然已不相信什麼年獸了,但還是習慣在春節放鞭炮,藉以歡慶節日,振奮精神。
所以,從大年三十到大年初一,鞭炮聲總是連綿不斷,特別在我們贛省,鞭炮放的更是兇猛無比。
你們要是有在我老家過年,基本上大年三十的那一晚是沒辦法睡覺的,因為一到凌晨就會開始放鞭炮。
就算是你在凌晨之前有睡著,之後也會被鞭炮聲吵醒,然後一直持續到大年初一的清晨。
那架勢知道的還好,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因為我們那裡是中午過年,所以我們從中午開始就要放鞭炮了。
為了過這個年,我特意買了一大串的鞭炮,現在咱們就把鞭炮點起來,順便祝各位新年快樂,闔家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