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逆水行周 > 第六百三十八章 回不去了

第六百三十八章 回不去了 (第3/3頁)

其三,隨著報紙行業的快速發展,各地報社透過電報來傳遞、獲取訊息,同樣對於收發電報有著巨大需求。

正是民間對於電報的需求很大(期貨交易的需求量最高),所以,快速增長的民間電報業務,養活了一條條造價不菲的電報線路。

正是有了這樣的前提,朝廷才能以較低成本使用電報,維持電報線路運轉,而不用擔心財政被拖垮。

林有地說到這裡,問與會代表,若朝廷之前真如一些人呼籲的那樣,將投機性質很強的期貨交易所關閉,由此造成的電報業務量驟減,以及由此引發的財政開支驟增,朝廷還用得起電報麼?

代表們默默搖頭。

這個道理很容易想明白,電報是這樣,火輪船、火車、鐵路也是這樣。

火輪船還好,能走船的地方就能去,而火車要動就得有鐵路,鐵路的造價可不便宜,維護費用更貴。

如果沒有大量的民間運輸業務支撐,光靠朝廷的財政開支,根本就撐不住鐵路運輸的日常維持開銷。

只有興旺的貿易,帶來貨物大規模運輸的需求,由此帶來的利潤,才能維持火輪船、火車日行千里的運輸能力。

在此前提下,朝廷才能享受到蒸汽動力運輸的便利和低成本。

換而言之,火輪船、火車、電報以及各類蒸汽機械,需要靠旺盛的民間需求來支撐,分攤成本,朝廷才用得起這些東西。

如果沒有興旺的貿易,工商業就發展不到如今這樣的規模,並且保持勢頭繼續發展下去。

工商業不活躍,就不會有巨大的貨物、人員運輸需求,那麼,蒸汽動力運輸(水、陸)的規模大不了,對於煤炭、鋼鐵的需求銳減,連帶著冶金、礦業都會凋零。

林有地摸著身邊這臺龐大的紡紗機,頗有感慨的說:“這樣的機器要出現並且得到推廣,條件有三,其一,奇思妙想;其二,巨大的生產需求,其二,充裕的原材料供應。“

“只有朝廷推行並維護專利制度,才會有源源不斷的發明創造,若是以傳統的管理匠戶方式來管理技術人員,是不會有新式機器出現的。”

“只有需求量巨大的海貿,才會產生巨大的生產需求,工場靠外銷賺錢,然後補貼內銷,兩個市場合在一起,產生更大的需求。”

“外銷和內銷,產生大量市舶稅和商稅,朝廷如今已離不開這些商稅,而發展迅速的工商業,包括紡織業,吸納了大量的勞動力。”

“如果這些勞動力在家務農,那需要朝廷分多少田地?如果這些勞動力沒地種沒活幹,連自己都養不活,屆時官府該如何安置?”

“朝廷已經發展工商業,必須繼續下去,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稅收,安置更多的勞動力,以此支撐起火輪船、火車運輸,支撐起越來越密的鐵路網、電報網。”

“正如習慣了夏天有‘空調’、冬天有‘暖氣’、出門坐火車、火輪船日行千里的人們那樣,朝廷....”

林有地說到這裡,頓了頓,看著臺下的與會人員,深吸一口氣,大聲說:“朝廷,已經離不開火輪船、火車、電報還有各類蒸汽機械!”

“哪怕只是二十多年前的舊日生活時光,已經回不去了!“

“從來只有鞋子適應腳,斷沒有削足適履的道理,工商業必然大興,與農桑並重,所以,律法宛若鞋履一般,必須適應時局發展,而不是讓時局適應律法!”

林有地的聲音,經過拾音器傳遞到電喇叭,音量放大之後,迴盪在會堂之內,如同無形的錘子,擊打著與會代表的心。

徐文遠看著那臺紡紗機,只覺心靈深處有什麼東西碎了。

那是印在他心靈深處的一幕幕場景:田園牧歌,男耕女織,點綴在原野之上、雞犬相聞的一個個村落,聚居著一個個大小家族。

夕陽西下,村落裡炊煙裊裊,構成一幅幅美麗的田園風光,聚居在一起的家族成員,過著同居共財、團團圓圓的美好生活。

但是,伴隨著蒸汽機的轟鳴聲,這些場景開始漸漸碎裂。

身處會場的徐文遠,面對可以同時運轉一千個紗錠的紡紗機,和其他許多代表終於意識到,自先賢們的時代起延續至今(二十多年前)的田園生活,從明德元年開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朝廷不能沒有火輪船、火車、電報、蒸汽機械,所以,往日的時光,再也回不去了。

新的律法,是為維護新時代的秩序而誕生的,再用舊的觀念來理解、分析利弊,只會是刻舟求劍。

最新小說: 超級讀者系統 大唐太子:開局硬剛李世民 無限之園 校花的貼身奧特曼 終末之城 一片孤城萬仞山,春風再度玉門關 主角光環奪回計劃 你應喚我一聲小叔 全城黑心酒樓都被我罵倒閉了 全家一起穿,反派瑟瑟發抖 反派崽:這個家沒我得散 女知青帶夫回城 寵妾滅妻?將門嫡女開局休夫 對照組知青在年代文裡吃瓜 巫女[無限] 異世界中餐館 惡婆婆重生後,全家崩劇情了 扮演黑月光後男主更瘋了[快穿] 無cp男主表示不約[快穿] 用超電磁炮轟飛咒術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