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大致是先生身居高位,在司空麾下為心腹重臣,如今又是司空的乘龍快婿,若是我與先生私交甚篤,日後難免會被人詬病。”
“哈哈哈!那倒是不會,”郭誼當即擺手,“我也很欽佩玄德公的人品,不過並非是避嫌才不去見面,而實在是公務繁忙,平常我都是等人來拜訪我,若是無人來的話,我都會憊懶,只是看書、寫文而已。”
“呵呵……”劉備聽完意外的笑出聲來,畢竟尋常人都會標榜自己在家裡苦讀,志向高遠,以此在士人行走交談之中讓自己有不少名聲。
沒想到郭誼倒是淡泊名利了,不過想來也是,他現在聲名在外,功績豐厚,而且還娶了曹操的女兒,名利早就雙收了。
這樣的人,剛好可以不慕榮利,再將此生才學播撒於民,日後也是一條出路,無論誰人能夠問鼎中原……又或者,哪怕是曹操敗了,他這樣的良吏以一心為民的名聲,說不定就能保下一命。
還可記錄於青史,關鍵他還是荀爽的弟子。
不對,最近聽說過另一種版本,他好像是荀爽忘年交的兄弟,兩人一起在漢濱一帶給人些喪文來著,荀爽執筆,郭誼負責去哭。
不過這些也都是傳言,並不能相信,眾說紛紜也有許多傳言會被記錄為野史,都是尋求些角度清奇,且引人入勝的故事。
“早知如此,該來拜會才是,沒想到先生也是性情中人,備當早來結交,備客卿於此,多受司空之恩,如今不知何時能報。”
“這肯定有機會的,如今天子歸朝,似玄德公這樣的忠臣,有能之才,日後遲早有一席之地,”郭誼笑得輕鬆,“世間忠奸宛若道說陰陽,應該是各有相存的,玄德公志向若是平世間不平世,鏟大漢不漢臣,心中應當不至於如此冷意才對,畢竟天子歸來,更如火種一般,當點燃我等臣子之心。”
“說得對,”劉備聽完之後臉色略有動容,輕輕點頭稱是,“先生之言,醍醐灌頂呀,雖說是人微言輕,但備依然還有向漢之心。”
“聽先生之言總覺得十分感慨,若是能早認識先生就好了,也能多得聽取些如此玄妙之語。”
“不晚,不晚,”郭誼謙虛而笑,聊到這裡,他大概就明白劉備是來幹什麼的了,他的確很有親和力,每句話說來都令人心中倍感舒適。
他應該是想要結交,然後看看是否能有所獲,畢竟此人求取功名之心尚在,光復漢室之心未死,心內應該也藏有更大的志向。
“現在當然還不晚,我立刻就有事要告知玄德公,想看看玄德公是否願意?”
“請說。”劉備眼睛一亮,但卻也沒有什麼太急切的表現,他知道自己未曾對郭誼有過人情,反倒是一直在承人家的情誼,即便是有事也非是好事。
或許是,有事讓他幫忙。
若是幫忙的話,倒是也可以讓郭誼欠下人情,也不錯。
郭誼道:“豫州,缺刺史之位,此豫州之地,有小半仍舊還在袁術手中,有三郡還在賊寇之亂內,若能平定當是向漢功績,可銘記於史冊,也能實現玄德公回報大漢之心,你覺得如何?”
劉備此時並不想回答,而是眉頭頓時皺起,一時間竟然不知如何回應,他的履歷和兵力,一定不足以任一州之刺史。
再加上,豫州?!
許都就在豫州之內,那麼實際上還是在曹操的掌控之中,若是去富庶之地做一方州牧,那也要看自己的兵馬去了之後能不能站住腳。
這豫州,也不是他的。
不過,倒是的確能夠施展才學抱負,讓自己的聲名得以提升,結交不少名族士人,也算是提拔顯赫了。
但劉備第一時間,卻沒能高興起來,總覺得這其中還有取捨。
郭誼似乎是看穿了他的心思,笑道:“玄德公,此需用你之兵馬,經營豫州之地,再前去收復失地與平定亂賊,來換取的便是你的聲名與功績。”
“從小義說,跟隨你身邊的人都能因此得舉,而聲名鵲起;若是從大義上說,便是真正為大漢,做平亂救亡之事,如此才能施展公之才學。”
“總不能,一直受埋沒吧?”
郭誼淡然的道,選擇權依舊在曹操自己手中,但他最明白的是,豫州之內計程車族,怎麼都不會選擇他。
且不說現在大多人已經歸附去了冀州,還有不少傾向於在野,但那些想要入仕的人,一定都會走正途。
那豫州南部的許多亂事,就可先由劉備去解決,在此過程中積累軍功,戰功和治業的功績。
這份功績,就好像是在極餓的時候投來的一個果子,當你吃不起飯快要餓死的時候,應當會一口咬下去,而不是考慮這果子是否有毒。
劉備也脫不了這個誘惑,這和當時的徐州不同,接取徐州將會沒有退路,因為陶謙乃是不義的一方。
現在接取豫州刺史,再派遣兵力去駐守鎮壓,這樣一來就等同於能夠得到一塊地盤,儘管這個地盤不大,但卻是他劉備可以建造官邸,可以自由治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