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取你之言,好一句,周文王天下三分得其二,仍臣事於殷,我當遵循也,愈發恭敬事於漢,不可因天子年幼而廢棄禮度。”
曹操長嘆感慨的這句話,卻沒有讓郭誼就此拱手結束,而是面容一笑,再次進言道:“主公,再細想下去,最終為何周能代殷商耳?如此至德之行,難道未曾有所利乎?”
後面還細想什麼?
曹操此時聽聞這所謂周侍殷商之至德,本身已經足夠受用了,只是覺得自己未曾有過這等心思,言之過早也。
沒想到,郭誼還要讓他繼續深思此話接下來之事,這又有什麼好深思的呢……
但只想了片刻,曹操就已思緒通達,明白了郭誼的用意,故而笑道:“周因商暴取而代之,因商失人心。”
曹操這話一說,郭誼當即收起所有表情,立起上身拱手,鄭重的道:“如今漢失其鹿,而群雄逐鹿,天下分崩離析,當行大業之志,而在此時,諸侯越不尊漢,主公愈是以臣侍之,同樣也是至德。”
“當天下人已知曉漢室故去,心皆向之時,無需如何多言也會也時勢而造就新象,這應該是世道更迭的道理。”
曹操陷入了沉思之中,因為可能除卻郭誼之外,別的人暫且不會再說出這樣的話了。
郭嘉剛來,並不會立即交託所有,毫無顧忌在他面前說此大志。
志才會分析左右局勢,為他謀劃之後大勢走向,但不會挑明而言,一切都在行動之中。
至於荀彧,無論兩人私交如何要好,無論到時情勢會當如何,估計他都絕對不會說出這番話來。
“亂世,當存此志。”
曹操深以為然,心裡已經暗暗下了決心。
起初迎奉漢帝而來,如果說他心裡沒有做王莽的想法,當真是不現實的。
曹操很想,畢竟這三州之地都是我用命打下來的,裡面傾注了各族人無數心血,別的人不說,眼前這個本以為是白身的郭孟譽。
自己恪守勤學的本領,對古文今文兩學派都是一點不排斥,加上從旁的各種雜學,幾乎是求識若渴的苦讀,歷經多少日夜想出來的策略,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別的人也同樣是殫精竭慮,荀氏、曹氏、夏侯氏,還有小士族、寒門、豪族。
哪一個不是將期望放在曹操身上,跟隨至今。
如果將大權又交還回去,等同於一步臭棋,全盤令人失望,也令他自己失望。
而且真要交,若滿朝公卿都是英雄人物,也無妨,可現在天子身邊哪裡還有皇甫嵩、朱儁、盧植、劉虞、荀爽這樣的人物。
已經沒有值得敬佩的人。
唯有一個楊彪出自簪纓世族,身兼今文傳承,也就是官學之道,自己卻還捲進了無計可施的漩渦,他現在除了能為人師,估計難以做出任何適宜這個王朝的決斷。
郭誼今夜的這番話,的確只能說給自己一個人聽,這是勸王之言,勸進之計。
當學周文王,以臣侍漢,如此最後無論結局如何,曹氏永遠是仁德忠義之人。
“孟譽一言,深得我心,”曹操目光凜然,神色鄭重,嘴角都因此下撇,“自徐州以來你不讓我屠城劫掠,只用仁義撒於境內的苦心,現在我已經明白了。”
“此計,深遠也。”
“不錯,”郭誼點頭,終於長舒一口氣,“主公現在不能爭眼前朝夕,要爭就爭未來長遠也。”
【你勤思進言,大有受用,你的口才大幅度提升,你的智力小幅度提升,你獲得了一些典故知識反饋,你獲得了大量典故的奇思解度】
【天道酬勤】
“哼哼,哈哈哈……”曹操開懷大笑,心中暢快無比,實乃是有些事情不必郭誼多言,已經全然想明白了。
……
翌日,曹操早早進宮,為天子準備朝議,在百官未到,還在宮外集結準備之時,就已經到了內堂提前告知今日要決議的大小事務。
並且,將已經整理好的奏札按照輕重緩急排布陳列,在劉協眼前都放好。
“為今以民心為計,首為農耕事務,此乃是兗州、徐州、豫州今年春耕之況,各地都有詳盡的匯表,陛下先可一觀,若有不解,臣可為陛下試言。”
劉協起初還很怕,以為是和董賊、李傕郭汜等人一樣,上朝之前先來警告於他,不能說半點不利於朝政的話。
卻沒想到曹操竟然這般溫和,他這樣的語氣,那是真正的諄諄善誘!毫無不敬!
“愛卿,朕,朕……”這些年在外被喝罵慣了,自己想看什麼,要說什麼都需得看李傕郭汜的臉色,可現在忽然有人輕言細語要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