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這就好。”
袁術滿意的點了點頭,“我猜曹阿瞞,現在取豫州後、已得兗、徐、豫三地,但豫州危如累卵,我還佔據三城,可隨時襲擾。”
“境內賊兵不斷,百姓難安。”
“我自襲擾便可,如此曹操即便能取豫州,也是貧瘠之地。”
袁術對曹操得豫州之地,並不是太過心痛,在此之前,他已經將錢糧都支走,此地的人才,大多也是歸其兄袁紹麾下。
唯有潁川的荀彧一人在曹操帳下,但多任用的也是白身、寒士為主。
這說明什麼?足以說明,士人對門第之見,依舊看得極重,那曹操是閹宦遺醜之人,素來為人不齒,曹阿瞞不得士人心,得了豫州也不算什麼大敵。
如今,謀奪兗州不成,卻只能暫且放棄,等待取下揚州,在得江東天塹為界,日後還是可以富足交戰。
有何不可?!
“那就,有勞閻君了。”
袁術說完,還是坐正了身姿,雙手拱起給閻象微微一禮,算作是請拜出位。
同時,又叫人寫了一封書信,送與自己族兄袁紹。
雖然在盟軍討董之後,大家不歡而散,但終究還是袁氏之人。
若是天下歸他人之手,不如袁氏兄弟而分,兩人一北一南,皆有建樹也。
曹操之況,還是該告知才對。
袁術覺得,當年兩人同氣連枝,彼此背靠而戰,一人靠南而向北,收取燕幽、並、冀,盡取河東豪雄。
而曹則是自兗而發跡,求向泰山、淮揚,求得腹地之便,兩人彼此有約,暗中結盟。
但此一時,彼一時了。
北地豈能不爭也?
袁術捻鬚而思,略有所得,已有些笑意,此乃真正是遠交近攻之略。
……
魏郡,鄴城。
大勝公孫瓚後,袁紹已回軍鄴城安歇,再待時機。
趁著這些年軍勢極盛,他已取得青州全部,幽州半數。
且現在公孫瓚已經殺了劉虞,惹了眾怒,幽州各部所有太守幾乎都不服從公孫瓚,眾而擊之,暗中迎袁紹入幽。
局勢,一片大好。
“呵呵呵,哈哈!優勢在我!”
袁紹居於主位上,看軍報後樂不可支。
冀州穩固,仁政惠政並行,百姓無不是稱讚其明,且有無數豪雄、名士來投,何等壯大。
大笑之後,袁紹也微微起身,收起了笑意。
自臺上走下來,盡顯袁紹之貌,身長貌偉,行步有威,氣度不凡也。
其聲也是十分洪亮,又淡笑兩聲後,長舒一口氣,看向左側謀臣之列中,一名儒雅氣度,鬍鬚整潔,身高臂長的中年謀臣。
此人戴冠帽,傳月色長袍,清而不濯,站如青松一般,不動不笑,面色認真。
袁紹看向他,嘆道:“只是,最近我得來報,當年與我一同鬥雞遊鷹的小子,現在已經得徐、兗兩州之地,坐望豫州了?!”
“其兵馬在官渡、白馬渡、延津渡兩岸,退守濮陽,防備我等,先生以為如何?”
“是否,該令兵馬進駐黎陽,牽扯他兗州之兵?”
這鄴城堂上,誰人都知道袁紹所說的是誰,所謂童年頑友,那唯有如今的兗州牧曹操一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