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韋湊過來道:“先生要體察民間疾苦,這一年治理民生以修生養息,如此方可得兵士錢糧。”
“不是被貶,乃是他自己主動領職,現已經是東郡典農都尉,管境內民生、水利事務,與徐州陳登一同,治理兗、徐兩地之政。”
諸葛亮聽完,更是跪坐直立,心裡蕩起無數心緒,一時竟有些迷幻,世間竟有此等人也。
不以軍功、戰績為賞賜,求民生為上,反倒願意去田間躬耕,不升官享受,聞達世間,著作以揚己功績,反倒願意在去耕地。
“老師,這是為何?何舍安逸而求苦勞,難道士當以名為重乎?”
“不是?”郭誼坐在了床榻上,把諸葛亮拉起,讓他坐到了自己身邊,認真的思考了一下如何回答,片刻後,道:“古語云,民者,水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此乃民之本質,但既能載舟,便可使得水漲船高,民愈富足,兵愈強盛。”
“任何時候,法度與內治,皆當並存,法度超脫內治,則傾於暴;若內治超脫法度,則傾於羸弱。”
“今,兗、徐兵馬,在冊則有二十一萬,可出征調動至少十萬餘,戰將三百六十九名,名將無數,且主公重法典,我等就要重內治以輔。”
“徐州、兗州歷經兩年動亂,今年起為治一年,百姓彷彿久旱逢甘霖,若有大治,伱覺得會如何?”
諸葛亮點點頭,深以為然思索片刻,道:“民心更固,乃至擁護。如此,曹公治下文武,皆為善政。”
“老師所言極是,政需依民,當為水漲船高也。”
“嗯,”郭誼點點頭,覺得自己沒有教錯便是,“走吧。”
教這等名士,真他孃的累。
還不如讓他以後自己學,真正要學習經學,得名士相助,彼此商議,不光是要和我一同。
恐怕,回去之後,要多和文若相聊才行。
“對,讓文若時常教導,最好不過,畢竟他們都是同輩之人,如此更好交談。”
郭誼暗暗點頭,準備收拾行裝跟隨大軍回東郡。
……
揚州。
袁術取劉繇接連得勝,且輜重逐步殷實,取城外河流魚蝦為主,糧草同樣足備,囤積數十萬石,坐擁江南而有號稱四十萬眾。
正在厲兵秣馬,日夜操練。
揚州魚米殷實之鄉,人口密集眾多,待袁術取劉繇諸地之後,更是春風得意,唯一美中不足的是。
在徐州丟了差不多十萬石糧食。
“唉,那呂布,當真是蠢笨如豬,連逃都不曾逃出來,連曹操的面都沒見到,一點也沒耗損曹軍兵力。”
“白白損失糧食呀,當初若是聽了閻君之言,現在恐怕是更加殷實……”袁術在主位上安坐,一隻手撐住了側臉,話語裡有哭嚎心疼之意。
當然,這只是裝給閻象看的。
閻象聽了這話,慢慢的深吸一口氣,胸膛也挺及起來,面色略帶傲然,左右看了幾眼同儕謀臣,臉色輕鬆舒適了許多。
當初我便說了不能馳援呂布,爾等還嘆我目光短淺,如今主公親自言說,還能有什麼可說的?!
“主公,若是當初聽從我法,將錢糧資以豫州內各地豪雄,豈能令他們投歸曹操處。”
“閻君說得對,早沒聽先生之言,悔不當初呀!”袁術在位上樂呵呵的笑著,面色如常,但心底裡還是頗為厭惡。
這等謀臣,一兩句話便可令當時嫌隙不復,倒也是好用。
現攻取劉繇,徵江東之地,還需要有軍師籌措境內軍糧,分派糧草而前,沿各地水陸兩道運送糧草。
這些,都還要交由閻象來辦,他倒也是境內之名士,可以得不少錢糧資助。
“如此,無需貪戀悔意,過往矣,”袁術在位上微微搖頭,抬下巴對閻象笑道:“還望君,為我境內錢糧總謀,取糧道資揚州,得劉繇之地方為上。”
“還請主公放心!”閻象精神一振,頓時拱手道:“在下定當資糧食,取境內之糧,籌措軍資以助主公取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