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三國:先生,你太愛學習了! > 第六十四章: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

第六十四章: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 (第1/2頁)

郯縣。

在返回開陽催軍的路上,頭戴鐵盔的張遼知曉了此事,與呂布並騎而走,兩人一路都在聊及讓徐州之事。

而且看這說話的興致,似乎呂布十分高昂,一路欣喜而言,張遼好幾次想要開口打斷,但是都不想打擾了呂布的興致。

“文遠,如此一來,我等在徐州可以大肆募兵,加固城防,至少得琅琊、東海兩郡,下有廣陵支援,不久之後,就可以反攻彭城,奪回下邳,文遠,你可知曉,那彭城是無險可守的。”

張遼聽到這句話,實在是忍不住了,當即打斷了呂布,“君侯!彭城的確無險可守,但若是拼死拿下彭城後,我等一樣無險可守,到時候只能以人命守住,徐州沒那麼容易守。”

“君侯,你現在應當冷靜些。”

張遼由衷的嘆了口氣,鋼針一般的濃密鬍鬚微微聳動,面色依舊十分沉穩,平靜的道:“徐州士人若是不接受,百姓若是不遵奉,日後又該如何自處?此徐州受領如何能治理。”

“君侯恐怕,要得士人青睞才行。”

張遼雖然也沒有治地政績,也不懂得內治之法,但是卻聽聞過很多事蹟,都是如此。

領一縣之地尚且很難,要權衡各方勢力,還要和豪雄打好關係,更何況是一州之地,徐州內的勢力錯綜複雜,士族林立,商賈眾多。

這些都不是好相與之人,呂布初來乍到,只是外鄉人,如何能夠服眾?在早些年代,出郡便如同出國一般。

各地都是推舉本地的名士與豪士而舉,哪裡會容納外鄉人,除非真的是在本地能有足夠的威望,可以震懾四方,得眾相助。

不過,呂布顯然認為張遼也不懂箇中緣由,當即笑道:“文遠,此言差矣。”

“現在已經不是當初,經亂世之後,大漢各地分崩離析,百姓已經不是那麼信任士族了,而名士也自顧不暇。”

“我手中有屠刀,如何不能讓人信服?”

“在開陽屯兵的臧霸,是在黃巾時候追隨陶謙騎兵,而陶謙將州牧位置交給了我,那麼曹豹的丹陽兵肯定也會給我,臧霸因陶謙的恩情,也會跟隨於我,故而我手下可聚數萬兵。”

“有這些兵,我就能守住徐州疆域,曹操斷然進不來,守住今年,再與袁術聯姻,有兩家守地,豈能奪不回彭城和下邳?”

“在絕對的利益面前,當初雖然是敵軍,但我相信袁術也定然不會拒絕,因為他在匡亭敗於曹操之後,現在有我在徐州,不用他出兵,我去出兵和曹軍交戰,讓他出糧草與軍資,他定然願意。”

呂布在多日之前思考未來去路的時候,曾經就相過如果能夠在徐州佔據一地容身,定要聯合袁術,與之一同抗曹。

但是他沒想到的是,陶謙居然會直接將州牧的位置讓出來。

張遼沒想到呂布在答應之前,居然已經思考了這麼多,如此看來他的確也有自己的想法,未必是貿然貪念富貴。

“君侯之慮,的確有可取之處,是文遠唐突了。”

“誒!”呂布爽朗一笑,“文遠不必如此,身邊能有人秉直而言,我自然是欣慰的。”

“只是我等五原來的粗野武夫,憑藉一腔熱血餘勇,能走到此處早已不可倚靠附於士族而活。”

他表情一滯,稍有正色,接著嘆道:“我這一生都在奔波於士族之間,企圖得人青睞,因而重用揚名。”

“但是,改頭換面的本領其實就在自己手中,現在我有武勇、有一條丈夫命,為何不去拼一拼?這徐州當仁不讓,只要能守下來,百姓有安居之地不必流亡奔波,終究是好的。”

“說得對。”

張遼點點頭,他也看不到太遠處,但呂布這話出自肺腑,沒什麼不對的,老百姓無非是種地飽腹,能活著、能養家餬口,已經是萬幸了。

“君侯如此,末將就放心了。”

……

小沛東側有一縣,名為戚縣,劉備暫駐於此,將自己的兩千餘兵馬安置下來,取縣內之財糧為己用。

此刻在縣外軍營主帳內,張飛鼓著雙眸,怒火沖沖如一頭黑豹般疾走而進,揮手甩起了帳簾。

人還沒走到面前,雷聲般的吼聲就已傳來,“兄長漢皇貴胄,為何要在此受苦,而那三姓家奴,卻得了徐州。”

“難道日後,俺還要聽他的調遣嗎?兄長為何不要了徐州,本就是仁義之人,當得起治郡之責,且兄長在高塘、平原,都曾有赫赫功績,無不得百姓傳頌,徐州雖說被曹操覬覦,但只要穩住一年,自然有仁義之名!”

最新小說: 我,怎麼可能有很多娘子! 大明:哥,我真的不想當皇帝 農門漁妻種田忙 情絲漸暖九州寒 崇禎欠了我十億兩 宮路難行:誰說當皇后特爽 平漢傳 當上部落首領後發現是在明朝 我在三國搶天下 陳勝的人生推演 大宋最強王爺 我,女帝相父,開局指鹿為馬 爭唐 重生後我成了一品將軍夫人 祝春風 開局穿成公主的跟班太監 天下長安 曹操穿越武大郎 鐵血殘唐 譯文序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