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越發的有勁。
這接連數日之後,原本已經死氣沉沉的難民潮中,慢慢的有了生氣。
而加入壯丁之列的人也越來越多,並非是郭誼要抓,而是曹純設立了一條軍令,凡是在就近村落內有能者,加入於此,可得一借名記錄。
即是,若是來年境內糧食無收或者欠收,可以此證,在衙署借糧多少,按照功績數量不等,等待勞作之後再歸還。
這是在後世,災疫多了之後的朝代,逐漸興起的一種補償之法,特別是在明朝時,洪災與旱災交替,永樂年間更是災害頻繁,最是沿用的熟悉。
熟悉得令人心疼。
稱之為,賑災借貸制。
郭誼覺得,剛好可以適用於現在。
這是他在思索之中得到的辦法,畢竟現在軍屯也只是預期,還沒有收成,但在收成之後一定能夠負擔民生。
這道政令用於現在,或許可以調動起百姓的積極性。
果然,一開此令,加上曹純這段時日如日中天的名聲,還有曹氏在兗州為政以來的仁善之績,再加上郭誼經過幾個醫者都認可的藥方。
周邊壯丁來了幾乎兩千餘人,為的便是這借記上的名錄,多達百斛,少則十斛的米糧之利,雖說只是一份借據保證。
但在飽受饑荒之苦的百姓看來,這或許是救命的路。
他們不相信漢廷,但現在不得不相信兗州的曹氏官吏。
以他們的名義發出來,肯定是要作數的。
於是人手越多,事情也就越輕鬆。
在香囊佩戴之後,每日還有面粉包著的嬌耳吃,還有藥湯以暖身,日夜砍伐樹木,配以炭火得取暖。
直到冬日。
曹純已經收治了三萬餘難民,並且將疫情全部壓下,因焚燒之事被人詬病,也都強硬鎮壓,以刀為理說之。
在此中,折損了趕來的壯丁數十人,簽署了差不多十萬斛的借記,讓大野澤一帶全部得以安寧。
就此,度過了一個較為忙碌的年關。
曹純、郭誼、典韋等人,幾乎保證了兗州東、北部一帶,經由青徐眾南下而造成的難民,全部得以安置。
並且焚燒隔絕之後,斷絕了繼續遷移蔓延。
最有人情味的是,未曾使得枕籍於路途,有處可安住。
其三人之名,被廣為流傳。
直至有鄉民開始祭神,以求渡五鬼之中的冬鬼,甚至以位求三人平安為終,方表結束。
在虎豹騎班師時,沿途幾乎是萬人空巷來送,以表其心,贈予的萬民表,以幾位百歲長者送到了曹操面前。
此情,其餘將軍負責之地皆為有。
而且,他們折損的兵馬,在百數之上,唯有虎豹騎無一染病,據說有幾人的確因處置不當,出現了病症,但再休息數日後,連續喝下藥湯,也差不多就恢復了。
郭誼可謂功不可沒。
……
開春。
氣候逐漸轉暖。
曹操在家中與曹昂看著大野澤附近鄉民,以及濟北、濟南送來的萬民表,多是誇讚郭誼與曹純的。
還送來了百年陳釀的老舊,塵封於地方見其明。
一般這種酒,算是當地象徵著“撥雲見日”般的功績。
一時間,兩人都陷入了迷茫之中。
曹操喃喃道:“此功,令我曹氏聲名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