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個“惡媳婦”的罵名,年輕時的韓美慧並不在意。
也是,如果她那麼在意名聲,她就不會跟奶奶頂嘴,跟小姑姑打架。
她會像她的妹妹韓美娟那般,忍著委屈和不情願,哪怕找個沒人的地方恨聲唾罵奶奶蠻不講理、小姑姑刁鑽任性,人前也要低頭順目的幹活、聽使喚。
“……太憋屈、太窩囊了!”
韓美慧曾經親眼看到妹妹躲在角落裡,又哭又罵的發洩著。
那般咬牙切齒,那般憤憤不平。
抹去眼淚,回到人前,又是一副乖巧聽話的模樣。
韓美慧都看著難受,想來韓美娟本人也忍得十分痛苦。
既然這般不情願,既然這麼痛恨,為什麼還要屈從?
就為了一個虛名?
值得的嗎?
人為什麼要活在別人的嘴巴里,外人說什麼就那麼重要?
為了聽別人說一句好,就寧可委屈自己?
可別人說了這聲“好”,你就能真的過得好?!
韓美慧不是這種只顧面子、不要裡子的人,她更看重裡子。
如果兩者能夠兼得,自然是千好萬好。
可如果只能二選一,她寧肯落個罵名也要讓自己過得舒坦、順心!
所以,不管是在孃家時,被人罵不懂事、不敬重長輩,還是嫁人後,被人冠上“惡媳婦”的罵名,她統統都不在乎。
反正日子過得好,吃喝不愁,丈夫能幹,還有兩個白白胖胖大兒子的人是她!
自己身心都舒坦,被人揹地裡罵幾句又算得了什麼?
但,韓美慧萬萬都想不到,她跟小姑子的種種矛盾,消耗的不只是她的名聲,還有夫妻、婆媳甚至是母子的情分。
起初韓美慧跟許秀琴吵鬧的時候,許建國和許母還能站在中間,不偏不倚的各打五十大板。
隨後,許秀琴嫁了人,姑嫂倆的矛盾,非但沒有因為分開住而化解,反倒愈發激烈。
尤其是許秀琴的丈夫出了意外,只留下一屋子的孤兒寡母,許家心疼女兒,對他們母子幾個百般照顧。
韓美慧起初還有些同情,也理解丈夫、公婆的做法。
可每次看到別人口中的“可憐人兒”,卻半點可憐樣兒都沒有。
人家非但沒有滿臉愁苦、悽悽慘慘,反而穿著最新式的呢子大衣、鋥光油亮的小皮鞋、花色鮮豔的連衣裙……那光鮮亮麗的模樣,比她這個許家媳婦還要顯眼!
韓美慧心裡瞬間就不平衡了。
憑什麼啊?
憑什麼許秀琴成了寡婦,卻還能靠著孃家衣食無憂?
憑什麼許秀琴還能大手大腳的花錢,而他們整個許家卻要從牙縫裡擠出錢來幫她養孩子、養家?
韓美慧本來就嫉妒許秀琴,原本以為許秀琴成了寡婦,會變成落架的鳳凰,那時韓美慧還想著,小姑子日子過得不好,她這個做嫂子的也會貼補一二!
當然,韓美慧這麼想,確實有幸災樂禍的成分,但也有一些親戚的情分。
可很快,韓美慧就發現,人家根本不需要她這個嫂子施展什麼“情分”,人家哪怕變成了寡婦,照樣也能靠著父母、哥哥的疼愛,過得比她這個許家媳婦還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