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獨成立一個稅務部,六部尚書變成了七部尚書,多出來一個官署,也就多出來一個官職。
但是若想要同意這件事情,也就代表著,要同意戶口累進稅、分家公證稅,讓士大夫也開始納稅。
太子殿下是慣會用陽謀的,這一次,又是一個陽謀。
直接就把利弊擺在了百官們的面前,讓他們不得不選擇,相信選擇成立單獨的稅務官署的官員,還是多一些的。
然而,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人,卻是狄晏。
“殿下,萬萬不可再建立一個稅務部,如今大乾冗官問題還沒能完全解決,若是再成立一個稅務部門,便是又要多出幾百官吏,又是一筆俸祿,又要增加更多官職,還請三思!”
其實,狄晏沒有把這筆賬算明白。
這豈止是多出來幾百位官吏,若是真的要成立一個單獨的稅務部門,肯定要直接下放到縣城。
而現在的大乾,在擁有了安西都護府、安北都護府、安東都護府之後,最起碼,有著幾千個縣城了。
這是已經登記在冊的縣城。
一個縣城不說多的,便是設立五個官職,形成一個稅務官署,那也要有五千多官吏。
一下子哪裡能夠多出這麼多的官吏?
關鍵是,五千多官吏,那就又要多出多少的俸祿?
等到以後,稅務部和戶部兩個官署的職責重合,又或者是互相推諉,又該如何?
換句話說,如果蕭奕下定決心皇權下鄉。
他就必須要養活跟現在官僚體系人數幾乎一樣的一套新班子。
這套新班子就算薪資低廉,當官吏人數達到了五千多人的時候,總的俸祿額度依舊是一個極為恐怖的數字。
為了更好地收稅,反而造成了新的冗官和超額的支出,多收上來的稅,能不能彌補這部分支出呢?如果是賠本買賣怎麼辦?
算算賬,值得嗎?
蕭奕自己其實就算過一筆賬,自然是行不通的。
如今的大乾其實還存在著冗官問題,也就是不少的官職是一個閒職,卻還拿著俸祿。
也有一些官職,是幹事兒的,卻也事情太多,都忙不過來了。
所以,在肅正朝野的時候,蕭奕就在專門解決冗官問題,朝廷的官員們也在他的說服之下,重視此時,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如今已經減少了差不多兩千多個職位。
朝廷一下子就完成了瘦身,幾乎是所有的官員,都是各司其職,每個人的職位上,也都有著他要負責的事情,要承擔的責任,做的不好,或者是出了什麼事情,那是要問罪的。
當然,也有大臣們站出來支援,畢竟,再成立一個稅務部,多一位尚書,那就多出來不少官職,這裡面,絕對有著很大的利益是可以爭一爭的。
比如,真要是建立了稅務部,那肯定會有一場人事調動。
自從廢除丞相之位,三省也沒了。
六部直接面對監國太子,而六部尚書,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動了。
一些人,還是免不了對權柄的追逐。
當即不顧狄晏的不滿,直接就站出來,稱讚太子殿下英明神武,表示單獨成立一個稅務部門,可以很好地方便朝廷徵稅,也能有效防止有人偷稅漏稅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