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事堂,蕭奕在定下針對東瀛的國策之後,就讓大臣們開始擬定章程,到時候,他來批閱,然後形成國家文書,蓋上傳國玉璽和監國太子璽印,就算是國策正式釋出了。
這些國策,肯定是要向東南那邊宣傳,特別是船廠、碼頭、東南海商商會。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這是蕭奕一直秉承的理念,好在,朝中的官員也是這麼個想法。
朝廷現階段針對安西都護府、安北都護府和安東都護府,都是懷柔、警惕、教化、管控為主。
畢竟,他們還沒有完全教化,大部分都是受到了原本的番邦意識之影響,只有兩代、三代之後,才會放鬆警惕。
而朝廷為了解決幾十萬禁軍的安置問題,也會允許戰士們在當地安家。
有家室的戰士,自然是不可能了。
幾十萬的將士,不可能把他們的家全部都遷移到邊關。
一來,這個工程量很大。
二來,邊關之地也都是苦寒之地,並不適合發展,去了之後,連溫飽都是問題。
朝廷在結束戰亂的時候,可是給他們分了不少土地呢。
他們也不想放棄這些土地啊。
只是說,行伍之中肯定還有著不少單身漢。
兵部和禁軍兩衙的武勳們聯合起來,給這些無親無家的將士們,做了一個異地安置。
給他們發放老婆,讓他們在當地成個家。
等到年齡大了。
帶著老婆孩子回到故里,進入不良人、錦衣衛、地方監察使等官署,成為縣城、州的官差。
這叫有始有終。
如此這般好的待遇,軍中的將士們自然是要誓死扞衛大乾國祚的啊!
包拯疑惑道:“所以,殿下其實還有一些話沒有說完?”
“不錯。”
戴光極為肯定地說道:“當初講《國富論》的時候,講到了想要延長王朝壽命,改革大乾的土地制度,從根源上講就必須解決自耕農向國家交稅遇到的三大負擔。”
“因為這三大負擔,恰恰是地主階層利用來進行對自耕農土地兼併的三種主要手段。”
“而這三大負擔得到了解決,就可以抑制土地兼併速度與地主階層比例,從而達到穩定王朝稅基,延續王朝壽命的目的。”
“其中,白銀貨幣化,以及貿易全球化,把內部矛盾放在對外的立場上,而不是隻盯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
“對東瀛的國策,一個分而治之、一個操刀割肉,還是不夠的。”
“既然是要掌控,而非互市,那就必須再加上一個思想教化,佛門東傳,讓他們一心向善,消除他們心中的惡念,這也只是其一。”
“還可以讓儒家東傳,讓他們學習儒家的忠君愛國,忠於大乾這個天朝上國的君王、愛護大乾這個天朝上國的國祚。”
“和安西、安北之地一樣,三代以後,人人都說漢語,人人都尊漢禮、人人都以自己為乾人而自豪。”
“這時候,才是我們真正掌控東瀛之地的時候。”
戴光為何要在太子蕭奕離開政事堂之後,才說出這番話來?
還不是因為太子蕭奕如今乃是大乾的監國太子,是這個龐大的疆土的君王,是天朝上國的皇太子,他一定是仁義、愛民如子、心胸寬廣、容納百川之人。
像是這樣的話,這樣的事情。
自然是見不得光的啊!
連記載在歷史上,都是不被允許的。
所以,戴光才會在太子蕭奕走了之後,攔住了狄晏、包拯、郭子儀、張太嶽、李大亮等人。
張太嶽自然是有一些於心不忍,畢竟,這麼做,和強盜有什麼區別。
一個天朝上國,卻要想著溫水煮青蛙一樣,慢慢地消磨一個番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