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連下宋國數十座城邑,宋國接二連三向趙國求救,趙國國內再起爭議。李兌力排眾議,以引來齊國報復為由,堅持不肯救宋。宋國向秦國求救,秦國不理不睬,又向楚國求救,楚國也無動於衷,遂向韓魏求救,韓魏見趙國不動,也不敢妄動。
公元前286年,齊國攻下了陶邑,圍著商丘猛烈攻打,仇液率領將士們苦苦支撐,宋國眼見就要滅亡。眼看著宋國就要被齊國吞併,天下諸侯似乎毫不關己,但有一人發出了疑問。
魏國公子魏無忌自與王詡陶邑分別之後,幾番進雲夢山拜師學藝,此時已經學有所成,深通韜略了。齊取宋地,天下諸侯紋絲不動,魏無忌看不懂其中迷局,於是再次進山請教師父。
“趙國夾在秦齊二強中間,危如累卵,唯有使得二強相爭才能漁利,如今秦齊各取所需,相安無事,趙國卻巋然不動,實在愚蠢!”魏無忌道。
“齊取宋國,秦取周地,宋周之地相差懸殊,豈能相提並論!” 藺相如道。
“人言奉陽君老謀深算,沉著冷靜,如今宋國不日將破,他卻見死不救,大為不妥啊!” 魏無忌道。
“你二人即能看透,他李兌豈能看不透?”王詡道。
“我看定是那李兌收了齊人的好處!” 藺相如道。
“師兄所言不差,我看定是蘇子的計謀!蘇子乃師祖高徒,通透利害,何故執意取宋,難道不怕引火自焚麼?”
“蘇子所為,我也十分不解!昔日齊伐宋,趙取中山,亦是出於蘇子之手。蘇子連番幾次讓齊王取宋,如此執著,絕非一時糊塗,定有深意!” 藺相如道。
“相如明事識人大有長進,不日就可以出山了!”王詡微笑道。
“師弟來論事,師父何故藉機趕我走?那師弟可就是罪人了,我可不走!” 藺相如道。
“你是趙人,你不出山,如何趕走那李兌?” 王詡微笑道。
“那不有廉頗在嗎?”藺相如道。
“看來師父是趕不走你了!”魏無忌笑道。
“也好!你今日送個人情給他,日後好相見!”王詡道。
“李兌既然是收了齊國的好處,那秦王又是得了什麼好處?得了誰的好處?” 藺相如也有些疑惑道。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就是蘇子高明之處了!”王詡道。
“秦國表面上肯吃虧,難道是另有所圖?”魏無忌疑道:
“齊國表面上得了便宜,實際上暗藏禍端,如此蘇子豈非為秦謀利?這說不通啊!”
“蘇子事齊久矣,如今在齊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豈能為秦謀利?況且蘇子從來主張合縱伐秦,怎能為秦謀利?這的確說不通!”藺相如道。
“天下之事,如果不能用‘利’來解釋,那麼只有用什麼來解釋呢?”王詡問道。
“所謂合情合理,‘理’說不通,就只有‘情’了,這是師父教過的!” 藺相如道。
“這麼說蘇子是為情所困,或是欠了情債?” 魏無忌驚訝道。
蘇秦所欠情債歷時久遠,魏無忌等人並不知情。一年以後,蘇秦被齊王車裂於市,他的故事傳遍天下,魏無忌才知道王詡今日之言絲毫不差。
此時陶邑被破,商丘被圍,濮陽呂家已經將絕大部分資產從陶邑轉移到了濮陽。早在齊王倡導合縱之時,王詡就瞧出了端倪,知道宋國不保,陶邑有難,暗中讓藺相如通知呂傾權準備撤離宋國,減少損失。王詡自查得呂家族譜之後,心中一直覺得濮陽呂家似乎與姜太公八百年預言有關,只是毫無頭緒。當呂傾權告訴王詡,有神秘高人暗中保護洛白之時,王詡更加加深了這種想法。
魏無忌辭了師父和師兄,剛出雲夢山,不想遇上了師弟褚鏡塵。褚鏡塵與魏無忌同時拜師,但魏無忌比他大兩歲,故而稱魏無忌為師兄。褚鏡塵本是武俠人士,跟隨王詡學了兩年,王詡推薦他拜靈均子為師,跟隨靈均子學習劍術。此時褚鏡塵回來看望師父,正好遇上了師兄魏無忌。
“你回來得正好,師父怕是有事差你呢!”魏無忌道。
“師父有事差我?” 褚鏡塵疑惑道,因為王詡從未差過他什麼事。
“是我猜的,也不是什麼要緊事!”魏無忌說完話題一轉問道:
“你的劍術學得如何?”
“極好!”褚鏡塵似乎十分自信他的劍術。
“聽聞靈均真人劍法天下第一,你能跟他學藝,自然極好!”
“師父傾囊相授,我也十分意外!” 褚鏡塵是王詡極力推薦給靈均子的,靈均子將氣吞山河的劍術傳給了褚鏡塵,只因看重他的人品。
“他日學有所成,就來大梁找我,你我二人同幹一番事業!”
“那不行!”褚鏡塵搖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