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然不能光明正大的進去。
轉身出了正門,尋地方悄悄潛進李家去了。
羅橫站在大堂外。
等不片刻。
李玉堂便在先前那名傭人的引領下,匆匆而來。
見到羅橫,開口便問:“閣下眼生的很,李某也不曾記得,在佛山有姓羅的朋友,不知……?”
羅橫拱手笑道:“李老闆,當年你們在商場上有什麼事情,我今天不想過問,今天冒昧登門,只想向李老闆討一樣東西。”
李玉堂眼神閃了閃,沉聲問道:“什麼東西?”
“劉家的玄鐵寶扇。”
羅橫開門見山道出自己的目的。
前世的時候,電影中並沒有交代李家與劉家的恩怨。
但是,李玉堂是金利源的大東家。
在港島是連港督都要禮遇三分的豪商。
每次經過劉鬱白所在的煙館門口的時候。
卻都要給一塊銀洋供劉鬱白維持生活。
從替李玉堂拉車的阿四,那熟稔的接錢扔錢的動作可以看出。
這種給錢已經形成慣例,顯然不是一回兩回了。
很多觀眾都認為,那是因為李玉堂過去與劉家是故交,不忍看到劉鬱白餓死街頭。
所以才會有惻隱之心。
但是後面,李玉堂誤以為好友陳少白身死。
下定決心組建保鏢隊,保護孫文時。
第一個找到劉鬱白,並拿出劉家的祖傳玄鐵扇為籌碼,請劉鬱白出手時。
兩人之間的對話內容。
便能看出,事情遠遠沒有那麼簡單。
只是電影中對兩家的恩怨,表現的極其隱晦。
若不細看,很容易就忽略過去。
羅橫恰恰因為喜歡這部電影,當年多看過幾遍。
倒是讓他發現一些端倪。
其實當年,劉鬱白的父親被他氣死,又看著心愛的女人死在自己面前。
心若死灰,於是將劉家的產業,低價轉賣給了李玉堂。
這就是李玉堂發家的資本。
所以後來,李玉堂生意從揚州做到了港島。
在港島發現淪落為乞丐,每天變相懲罰自己的劉鬱白。
李玉堂便每天給劉鬱白一塊龍洋,算作當年的補償。
因為李家的家訓,就是做人,做生意,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李玉堂覺得自己當年,低價收購劉家的產業,有趁人之危之嫌。
但是,如果事情看到這裡。
便只能說,是看到了第一層。
還有更深的原因,便是李玉堂這個人,雖說是傳統的儒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