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向馮銓看去的不是王五,而是被兩個兒子抬在擔架上的范文程。
用屁股想,范文程也知道馮銓想幹什麼。
無非是學那唐朝安祿山故事,保自己一命了而矣。
當年唐將張守珪任幽州節度,安祿山偷羊被抓住,張守珪準備亂棍將安祿山打死,未想安祿山卻高聲喊叫說:“大夫難道不想消滅兩個蕃族啊?為什麼要打死我!”
結果就這句話不僅讓安祿山撿回一條性命,也就此飛黃騰達,最終要了唐王朝半條命。
視線中,叛軍的將領被馮銓聲音吸引正向他走過去,這讓范文程既是不恥馮銓,又覺遺憾。
遺憾的自是為什麼他不能如馮銓這般無恥。
畢竟,他這條老命不足為道,可兒孫們的性命總要保下來才成。
叛軍真有利用他們這些老臣的想法,為了兒孫性命,他范文程未必就不能從了叛軍。
誰讓清廷如此忘恩負義!
論起價值來,他范文程是十個馮銓都及不上的。
念及此處,范文程一動不動的身子骨突然有了點活力,竟是支撐坐了起來,在兩個兒子驚訝目光中死死向馮銓那邊看去。
王五這邊真就好奇來到馮銓面前,見是個鬚髮皆白的老頭,不由好奇問道:“你是何人?”
馮銓趕緊回答,還特意把自己在天啟朝當過內閣大學士的經歷說了出來。
論能力,他絕對是良輔,否則多爾袞也不會用他主持內三院。
“你就是馮銓?”
王五有點驚訝,他一直以為天啟朝的那幫閹黨已經死光了,沒想到還能叫他看到個活的。
不過他對馮銓最大的印象就是明朝有個文人在自己的私人筆記中記錄了那麼一件事。
說馮銓因為年少貌美,而明朝士大夫又有很多人喜歡“外交”,所謂“外交”就是好男風。
結果便是翰林院的很多官員都對馮銓進行過肆無忌憚的猥褻,尤其是宰相葉向高的門生左諭德繆昌期最過分,竟然在翰林院光天化日之下強了馮銓。
當時馮銓的父親馮盛明為遼陽兵備,因為遼陽失守而被追究責任,馮銓救父心切想讓首輔葉向高饒過他父親,因此不得不委曲事奉葉向高的大徒弟繆昌期。
可那繆昌期壓根沒幫馮銓救父,直到馮銓的父親被劾罷職,他這個新進翰林也隨父回籍。
直到天啟四年,聽說魏忠賢到涿州進香,馮銓便跪於道旁向魏忠賢哭訴其父被東林黨彈劾丟官經過。魏忠賢大受觸動,感其孝心至誠,將之以原官起用。
至此,馮銓徹底倒向魏忠賢,成為閹臺對付東林的一把利劍。
單從這件事來看,馮銓投靠魏忠賢其實也沒有什麼可指責的。
但燕京剛被清軍佔領,連滿清自己都不知道能否佔領明朝北方,大多數滿洲權貴都想撈一把就走,馮銓卻主動投靠併為多爾袞出謀劃策制定綱領,並積極替清廷勸降招撫各地官員,這就有罪了。
罪大惡極的那種。
馮銓當眾喊話的目的,王五更是清楚,跟當初被他從荊州城牆扔下去的高進庫一個德性,就是想靠語不驚人死不休來吸引別人,從而獲得保命乃至發達的機會。
可惜,對於這種人,王五向來不喜。
所以當著表情看似平靜,實則內心已經波瀾壯闊的馮銓,他說了這麼一句:“滿城,本帥志在必取,不過取滿城前本帥先替天下人取爾等狗命!
言罷,在馮銓尚未反應過來前,抬腿便將馮銓踹倒在地,繼而喝令左右:“凡名單上健在漢奸,明日一律拉到城門前當眾活剮!已故者其子孫後代不論男女老少皆斬首,首級以炮擲進城中!至於家奴,發各部充苦力用。”
話音剛落,遠處坐在擔架上準備“隆重”亮相的范文程“撲通”一聲從擔架滾落,被踹倒在地捂著胸口痛苦難耐的馮銓也是失聲叫了聲:“我滴個親爹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