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打起來,周軍未必能夠取勝。
畢竟,周軍本身也是臨時揉合在一起的武裝集團。
奉白秉貞之命率領2000督標精兵北上助戰的周奎倒是能夠聽從王五指揮,劉良佐那裡用聽調不聽宣來形容再恰當不過。
打燕京可以一塊打,但除了一塊打燕京,劉良佐部任何事情王五都沒法干涉。
屬於打著周軍旗號的半獨立性質。
這種狀況下,王五哪裡敢同劉良佐並肩同蒙古人大戰一場。
萬一關鍵時候劉良佐為儲存實力擅自撤退,那就是另一出一片石之戰了。
因此,北上前王五就是希望能快速奇襲燕京,爾後憑藉燕京城把蒙古兵耗走,不與他們正面開戰。
等自己完全掌控北方並消化戰果後,再騰出手來對付蒙古人。
現在看來,自己之前把事情考慮的太過複雜,有點杞人憂天。
誠如甘文焜所言,蒙古人比滿城的八旗軍還缺糧。
只要燕京周邊的糧倉被周軍牢牢控制,那王五壓根不需要擔心蒙古兵。
甚至於,來燕京的蒙古兵越多越好。
沒有糧食,來的越多就越是累贅,不僅無法成為清廷的救命稻草,反而還會成為壓死清廷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就是眼光的不同。
甘文焜能從小小筆帖式升為燕京市長,靠的不僅僅是運氣,也是靠其自身才華。
此人的出現猶如一團迷霧中突然閃現一道青光,為王五的下一步指明目標。
那就是絕不能讓小麻子同他的小朝廷逃出燕京跑到山西去。
否則,王五在燕京就沒法紮根。
不能控制燕京,就不能控制北方,何談問鼎爭天下。
但怎麼才能把小皇帝留在燕京呢?
甘文焜能指出山西才是清廷翻盤的希望,那滿城內的清廷肯定也會有人明白此關節。
或許這時候已經有人向小麻子建議突圍去山西了。
畢竟,滿城缺糧是事實。
哪怕丟下大多數八旗,只要皇帝和朝廷突圍成功就行。
計將安出?
王五一付禮賢下士的模樣,等著甘文焜給他出具體辦法。
甘文焜當然有腹案,這會就等著眼前的年輕將軍請教自己。
當下道:“將軍眼下當立即遣官招撫京東、京西、京北各地,只要這些地方能為將軍所有,那就能形成甕中打狗之局。”
其意很簡單,趕緊趁蒙古人沒來前派人招撫京畿周遭重鎮,如遵化、延慶、宣化、永平、保安等地。
因為這些地方一旦易幟,不僅能讓蒙古軍無法得到補給,也能切斷滿城小皇帝的外逃之路。
沒路逃,自然就得在滿城等死了。
這點王五當然明白,問題他哪來官員可派。
甘文焜忙獻策道:“下官以為將軍當使在京文武官員不拘見任,家居及士民人等有願輸忠效力者,都準到將軍處報名,驗實,齎捧敕諭,給賜路費、馬匹、衛隊前去各地招撫勸降。不成功者,將軍損失微乎其微。若成功,則京畿重地完全為將軍所有。事後,將軍只需對招撫成功者加官晉爵即可。”
王五明白甘文焜的意思了,但卻擔心這些官員不肯為他所用,萬一放走後不僅不幫周朝勸降,反而同招撫地官員一起反抗周軍,那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