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看來王五是孤軍北伐,但達素集團覆沒後,其當面清軍的正規軍等同沒有。
張天福反正之後就將汝州、洛陽一線的清軍底細給透了個底朝天。
據其交待,洛陽只有巡撫標兵左營1500名,城守參將所屬駐汛兵1000名,另外就是河南巡撫夏自德新招募的兵勇1300名,總計洛陽城的守軍不到4000人。
汝州雖是交通重鎮,但城中守軍兵力也就兩三千人,且大多是新募之兵。
至於其它縣城守軍,基本可以忽略。
為何如此?
還不是河南綠營被王五打的太慘。
去年荊州之戰前任河南總兵金萬鎰不僅被斬殺,所部幾千精銳也均是葬送,可以說河南綠營的脊樑骨都被王五打斷了。
北上新野之後吳軍又消滅了南陽總兵汪國全部,整個河南綠營的正規軍哪裡還有多少,剩下的幾千人要麼分駐各地,要麼就被接替金萬鎰的王普帶到了汝寧,搞的河南巡撫夏自德能夠呼叫的多是地方汛兵和新募兵勇,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戰鬥力都同建制完整時期的河南綠營相差甚遠。
這也意味著即便沒有東線吳軍的十萬主力,王五僅憑本部三萬餘人外加忠貞營就能橫掃豫西。
如此,他自然不願退軍。
因為這關係到“勢”。
勢在,就能形成一種風潮。
好比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真要就此退回南陽,加之吳三桂死訊傳出,說不定好不容易掀起來的“勢”又要被壓制。
“勢”這種東西是一種很奇怪的東西,說它不存在,它卻真實存在。
說它存在,但究竟是什麼,很難有人說的清。
有說勢就是人心,有說勢就是實力,有說勢是一種運氣。
各種說法都有。
王五卻認為“勢”是一往直前的勇氣。
進則勇,退則洩。
不管吳三桂的死會令局面產生什麼樣的連鎖反應,他都必須將“勢”牢牢立住,倒逼吳三桂死後的吳週中央繼續北伐同時,也絕不給清廷半點喘息之機。
除了需要將勢立住外,王五也是想借機擴大地盤。
其目前實際控制的是荊州、荊門兩地,半控制襄陽、漢陽,治下總人口不到兩百萬。若能將勢力範圍伸到河南,不僅能夠獲得更多資源,也能得到更多人口。
有了地盤和人口的支撐,王五未來才能和姓吳的站在賭桌上決定誰才是真正的“社稷共主”。
攻打汝州的任務交給了張天福,尚不知吳三桂這個昭武皇帝已經死了的張天福得知破城之後可以大撈一筆,立功心切的他當即帶領本鎮一萬四千人浩浩蕩蕩向汝州開去。
未想老天爺給吳軍開了個玩笑,當日夜間竟然下起雨來。
一下還下了三天。
雖說雨水不大,也給吳軍制造了不小麻煩。
若非從達素集團繳獲了大量物資,弄不好吳軍將士連遮風避雨的帳篷都沒有,更休說取暖用的炭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