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以下軍官任免權才放給鎮裡。
自古掌握軍權就是掌握中層以上軍官,這一點王五一肚子數。
荊州軍械局剛剛研製成功的三百杆燧發槍便配備給了忠勇鎮,為了試驗這種新式火槍的威力以及找出優點和缺點加以改進,田文專門調了一營兵用於燧發槍訓練。
還為這個營取了火槍營的名字。
過去,對火銃一般是用神機來稱呼,“槍”這一概念應當是荊州明軍首創。
王五抽出時間專門到這個營去了趟,發現這個營的什長、哨長、隊長都是他從巫山帶出來的老弟兄,不由感到無比親切,在見過火槍營的射擊訓練和佇列整訓後,也表示滿意。
基本滿意那種。
不是太滿意的原因是這個火槍營尚未達到龍蝦兵的狀態,雖然龍蝦兵給人的感覺又呆又蠢,好像一群傻瓜站在那任人射擊跟個活靶子似的,所以前世不少網評家們極盡嘲笑,然而就是這種呆蠢模樣的軍隊卻橫掃了整個地球。
騎兵在他們面前都不堪一擊,直到馬克沁問世才結束“呆蠢”狀態。
由此可見,這種以“呆蠢”狀態作戰的軍隊其實是無數軍事家們經歷無數失敗後才總結出來的致勝法寶。
前人的經驗擺在那,王五當然要搞拿來主義。
犯不著腦袋一拍搞什麼創新。
老話說的好,官不擾民民自富,就是這個道理。
排隊槍斃的前提就是不動如山。
不動如山實際就是機械且教條的狀態呈現。
要達到這個狀態就必須訓練再訓練。
訓練的目的就是讓士兵失去自我完全成為戰爭機器的一個零部件,不需要他們自己轉。
因為個人武力值已經不適合戰爭的發展。
試想英法兩軍對陣前,各出一個上校單挑,無疑能把人大牙笑掉。
忠勇鎮這支用於試驗的火槍營上了戰場表現如何不知,訓練狀態給王五的感覺要比綠營強一些。
這就足夠了。
這次來漢陽王五其實也是準備同老張商量一下對大治礦的“聯合開發”。
什麼樣的火器優於這個時代,什麼樣的戰術能夠橫掃一切,什麼樣的操典、什麼樣的訓練、什麼樣的配合,他都知道。
腦瓜中裝的滿滿。
問題是他沒有把這些東西變現的原材料。
好比一輛坦克擺在這,武器不缺,人也不缺,就是沒有油!
一輛不能動的坦克有吊用?
想要大規模治造生產新式火器,煤礦和鐵礦就是必須品。
哪怕現在沒法搞工業革命,王五也希望能在鋼鐵產量上這一塊先做到中國第一。
有了足夠鋼鐵,不僅能生產火器,還能鍛造盔甲、刀斧等。
僅憑大冶礦的產量可以將王五的三萬明軍武裝到牙齒。
因此這座礦他一定要拿下。
具體合作方案章阿慶帶給了他舅舅。
為了避免老張這個東施也來效自己的顰,王五隻說需要煤鐵用於冶煉農具,打造兵器,另外就是想從中掙錢。
不然被老張知道老五這邊弄出比火繩槍好得多的燧發槍,肯定要橫插一槓子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