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盤踞在武昌的張長庚集團;
二是盤踞在鄖陽的張天福集團;
三是龜縮在荊州隔壁宜昌的傑書集團。
武昌那邊張長庚因為沒有水師,根本不敢渡江,可以先放到一邊。
鄖陽的張天福集團約有三萬多人,卻限於糧道被卡,無法再在鄖陽立足,多半主力可能會撤回河南,也能先放一邊。
因此汪士榮認為可以集中兵力攻打宜昌的傑書集團,並且勝算很大。
不僅能獲得宜昌的人口錢糧,還能就此打通與四川綠營的陸路聯絡。
昆明一旦起兵,聽命於王爺的四川提督鄭蛟麟、總兵譚弘他們就能迅速提兵進入湖北,確保主力安全渡江。
必要時候也可以作為威懾兵馬逼迫王五動手解決李來亨、袁宗第他們。
如意算盤叭叭響。
王五豈能上這個當。
他之所以沒有動宜昌,就是想讓宜昌成為明軍與四川綠營的緩衝。
只要傑書這個親王始終盤踞在宜昌,保持對荊襄的一種壓力,王五就有理由不進軍河南替吳三桂充當開路先鋒的炮灰。
而且傑書只是個空架子,宜昌一帶清軍的實際指揮者是湖北總兵牛萬程。
在老牛沒有進入王五為他安排的劇本中充當替康熙“智擒”鰲拜的大英雄前,王五更不可能對宜昌動手。
為了穩住汪士榮,自是稱剛取襄陽立足未穩,且達素就在南陽,隨時可能調集西山兵馬來攻,此時若明軍大舉進攻宜昌,很有可能襄陽不保。
不管襄陽是王五的還是老順賊的,這座重鎮都不能為達素佔據,道理不需王五過多解釋,汪士榮也能明白。
思索之後,覺得現在對宜昌用兵確是不太穩妥,便未再說此事。
隊伍在宜城休整兩日後即在洪部院建議下前往襄陽。
抵達襄陽後,傷勢好轉的王五卻是第一時間去見了那位“不降、不跑、不走”的湖北巡撫胡全才。
雙方見面仍在胡全才那間小屋中。
只是讓胡全才有些不適應的是王五沒有先說西山的事,而是開口就對他道:“我看你很像一個人。”
“誰?”
胡全才有些微怔。
“老張,”
王五笑了笑,“你頂頭上司湖廣總督老張。”
“老張?”
胡全才一臉錯愕,錯愕的不是賊將說他像張長庚,而是賊將怎麼管張長庚叫老張的。
“怎麼?”
王五笑咪咪的為胡全才倒了一碗茶水,很是親和道:“你要願意,我也可以叫伱老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