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明軍就會被陝西清軍一分為二,讓朝廷頭疼了十幾年的西山賊也將徹底迎來覆沒的結局。
潑天大功就要到手,怎可突然止步不進呢!
要不是陳福也是百戰名將,戰功赫赫,在其指揮下陝西清軍重新恢復進取之勢,接連取得勝利,王進寶甚至要懷疑陳福是不是收了老順賊的財寶賄賂,故意“養寇為重”。
這一招,老順賊們可沒少玩。
陳福內心也很煩燥,他哪裡不知道現在是剿滅西山賊最好的時機,但暫停進攻的命令不是他下的,而是其上司的上司西安將軍富喀禪所下。
滿洲參領康恩倍作為將軍特使正快馬加鞭趕來軍中。
上面的意思是到時陳福這個提督要無條件配合康恩倍。
具體配合什麼,陳福不知道。
軍命難違,官大一級都能壓死人,更何況是來自滿洲將軍的命令。
有萬般疑惑和不解,陳福也只能強壓不滿下令暫緩進攻。
事實上除了一心進取的王進寶外,其餘陝西綠營的將領大多樂見其成,對於提督大人的“停戰令”可謂是舉雙手贊成。
打仗就得死人,左右明軍已是山窮水盡,實沒必要把腦袋別褲腰帶上跟他們硬拼,就這麼困他們一段時間比什麼都強!
明軍那邊,接到袁宗第通知說馬上要過來同他當面商量突圍一事後,虎帥李來亨對突圍沒有表示反對,卻認為這件事須由韓王和洪部院他們定奪。
也就是突圍須由“朝廷”決定。
袁宗第對此沒有意見,也認為韓王他們當是支援突圍的。
軍議在三月初四日召開,參會的明軍諸將有二十多人。
在白羊寨養傷的左都督郭升同總兵應紹也趕了過來。
相較去年主寨一會,總兵以上將領已然少了一半,由此可見年初以來明軍境況有多惡劣。
會議召開前,洪部院作為朝廷如今僅存的“封疆大吏”,在徵得韓王、臨國公、靖國公同意後將年後以來明軍傷亡以及糧草物資情況向諸將做了簡短通報。
情況肯定是極不樂觀的,單年後幾仗傷亡就達到了明軍總兵力的三分之一多,被俘被殺的百姓也多達七八千人,令在座諸將聽後都是眉頭深鎖。
明軍現在餘下的兵力不到6000,其中李來亨部最多有三千餘,其次袁宗第部不到兩千,餘下的是從巫山撤過來的皖國公劉體純餘部。
刀矛、盾牌、棉甲等軍械還算充裕,但是箭矢和火藥存量已經極少,藥材更是少到可以忽略,洪部院估計以明軍現有的箭枝、火藥數量只能讓明軍再支撐幾天。
如果沒有大的繳獲,今後作戰明軍就將失去“遠端火力”。
“糧食還能勉強供應一月,不過若將百姓手中糧食收繳上來的話,應該能多撐一段時間。”
洪部院說完便沒再吭聲。
不管是他還是在座的明軍諸將,都知道不可能從百姓手中收糧。
一來百姓手中的糧食本就少得可憐,收上來不過杯水車薪。
二來明軍經營茅麓山十幾年時間中當地百姓多和明軍互通婚姻,早就形成兵民一家的格局。
所以讓明軍從百姓手中收糧,其實就是讓他們從自己親人嘴裡扣糧出來。
是人都不會這麼做。
真要這麼做,士兵們也會第一個不答應。
幾乎是不約而同的,所有人腦海中都浮出共同的念頭——突圍,必須突圍!
潘監軍這邊待洪部院通報完,也跟諸將說了件事。
就是自從張家灣寨失陷後,明軍內部已經軍心不穩,雖不像去年一樣有成建制叛逃情況出現,也沒有總兵、副將級別的將領投敵,但幾乎每天都有士卒私自下山向清軍投降。
作為監軍,潘公公意思是希望諸將回去後能夠加以約束下面計程車卒,最好手段能夠嚴厲一些,若是抓到逃兵“殺雞儆猴”未嘗不可。
“算了,由他們去好了。”
李來亨起身說既然那些人不願意為明朝陪葬,就讓他們活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