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明朝花馬池副將、大順的懷慶總兵、清朝的湖廣提督就這麼被亂銃打成馬蜂窩。
如同酒罈子被戳了上百個洞,血水順著傷口“咕嘟”外湧。
董學禮死於失血過多。
其死後首級被明軍割下,派人送往武昌。
屍體則連同戰死的近萬清軍屍體一同被投入長江。
是王五親自下的命令。
目的並非讓魚蝦吞食清兵屍體,減輕明軍的工作量,而是給下游的清軍制造恐怖氣息。
沒有什麼比屍體更讓人深刻體會明軍荊州大捷的戰果了。
屍體順江而下所經的每一處區域,都將成為明軍大捷最好的見證者、傳播者。
清廷想封鎖訊息都辦不到。
此戰明軍僅是俘虜就抓到了三萬兩千餘人,連同戰死的清軍共殲敵四萬餘,僅逃走六七千人。
陣斬湖廣提督董學禮、漢軍副都統高進庫、湖南總兵高守貴、援剿總兵劉澤洪等大小將領178人。
另抓獲滿洲官員傅臘塔、安洞保等數十人。
繳獲的軍械物資更是多到不計其數。
俘虜人數之多使得明軍一時難以安置,只能在城牆下開設六個俘虜營,其餘按片劃分。
多的地方三四千,少的地方几百。
俘虜人數雖多,但情緒竟都很穩定。
原因是明軍不僅沒有殺俘,反而還給他們提供熱騰騰的飯食、取暖用的柴禾。
如果不是他們的武器被收繳,不知情的還以為城內城外是一家呢。
在原清軍第二道防線某處設立的俘虜收容營中,一個年輕的男子突然從坐著的人群中捂著肚子痛苦起身,向看管他們的明軍說自己肚子疼,得去方便一下。
這位年輕的男子正是清豫親王多鐸之子、固山貝勒董額。
只此時的貝勒爺卻是一身再普通不過的綠營兵衣服,看著像是個剛加入綠營的伙頭兵。
董額真是鬧肚子,額頭滿是汗水,快憋不住了。
“去那邊。”
看押的明軍沒有難為這個慘兮兮的普通營兵,示意其去不遠處臨時挖的茅坑解手。
得到允許後的董額趕緊往茅坑那邊跑去,到地剛解開褲子蹲下便是譁拉一片,頓時肚子好受許多。
他已經大致知道明軍的政策,就是隻要自己說回家對方就會給他路費和食物,屆時憑著什麼路條就能有驚無險的離開此地。
想到可以安全回去,貝勒爺心情不由也好了許多,又蹲了一會習慣性的從懷中摸出幾張草紙擦拭起來,擦完繫上褲子又小心翼翼的準備回到俘虜人群當中。
這一片的俘虜基本都是綠營的,沒人認得他這位固山貝勒爺。
不得不說豫親王的兒子還是有幾分精靈勁的,曉得同綠營混一塊,不然很容易被八旗的人給指認出來。
只貝勒爺剛走幾步,茅坑不遠處的壕溝中突然探出幾個腦袋,其中一人朝同伴嘿嘿一笑道這:“這小子用的是上等草紙,準是個大官,抓住他領賞去!”